近日,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2017年我省環境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工作要點。
一、主要目標
2017年,全省未達標市細顆粒(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8%以上,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增至7個(新增巴中、雅安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比國務院考核基準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率達到81.9%。
全省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78.2%,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比例控制在6.9%以內。加大地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整治,成都市主城區全部消除黑臭水體。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III類比例達到97.6%。
全面開展土壤詳查,基本完成農用地布點采樣分析任務。實施農用地分類管控和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完成5個、啟動20個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項目。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二、重點任務
(一)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1)實施工程治理減排行動。實施火力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成都、宜賓市等完成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實施燃煤鍋爐改造工程,全面淘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實施脫硫設施改造。開展磚瓦、陶瓷建材行業企業環境污染綜合治理。
(2)實施結構調整減排行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完成全省壓減粗鋼420萬噸、水泥300萬噸、平板玻璃300萬重量箱、煤炭2240萬噸,在大氣污染重的城市持續壓減高污染產能,大力推進環境友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
(3)實施管理減排行動。實施大氣環境分區管控試點。在成都平原地區劃出紅線防控區,實施最嚴格環境準入要求和排放標準,嚴禁新建大氣污染項目,紅線之外劃定黃線和綠線區,依次采取相對寬松的防控措施。實施“路、油、車”綜合整治。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實施重新修訂的《四川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二)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
(4)實施嚴重污染水體整治行動。完成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污染防治規劃,編制并實施24條重點污染流域達標方案。
(5)實施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行動。加快城市和重點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和污泥處置建設,推進岷江、沱江流域污水處理廠達標升級改造。
實施重點行業企業清潔化改造和達標行動,完成86家造紙企業的清潔生產改造,12家鋼鐵企業焦爐完成干熄焦技術改造,27家氮肥行業尿素生產完成工藝冷凝水解解析技術改造,20家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化學原材料(抗生素、維生素類等原材料藥)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13家制革行業實施鉻減量化和封閉循環利用技術改造。
(6)實施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行動。全面完成所有地級以上水源地保護區的排查和整治,清理保護區內違法設施和排污口。
(7)實施良好水體保護行動。加強湖庫生態環境保護;加強達標水質流域生態環境建設與水環境管理,保護嘉陵江、青衣江等重點生態功能水體;推動建立水環境和水生態補償機制,完成紫坪鋪水庫生態功能和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三)有效推進土壤污染防治。
(8)全面實施土壤環境監測預警建設行動。(1)有序推進土壤污染詳查。(2)加快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3)推進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建設,完成全省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
(9)實施耕地土壤污染分類管控行動。在詳查完成基礎上,開展全省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采取相應管控措施,保障耕地土壤環境安全。實施污染耕地農藝調控、種植結構調整、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確保農產品質量。
(10)實施建設用地污染風險防范行動。規范全省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統一土壤環境調查、風險評估、治理與修復、監督檢查等程序;自2017年起,對擬收回土地使用權的重污染行業企業用地,以及用途擬變更為居住、商業、學校、醫療養老機構等公共設施的企業用地,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評估。嚴禁不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地塊進入用地程序,確保人居環境安全。
(11)實施工礦企業污染綜合整治行動。全面排查工礦企業分布和污染物排放情況,確定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
(12)有序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行動。出臺《四川省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選擇一批污染耕地和場地開展治理修復試點示范。
(四)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
開展分級劃定工作。按照“分級劃定和分級管理”的原則,各市(州)、縣(市、區)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力爭2017年底前,各市(州)基本完成劃定任務;制定管理辦法;編制負面清單;實施勘界定標;開展生態補償。
三、保障措施
(1)機制創新。督促市、縣兩級成立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組織領導機構;健全大氣污染防治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建立實施土壤污染防治分區管控機制;加強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全民參與。開展“打好三大戰役、推進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科普漫畫、動畫、微電影、微視頻等征集活動。
(2)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更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設立省級環境空氣質量和水污染防治激勵資金;推廣PPP、第三方治理等多種模式參與污染防治;省、市兩級建立環境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形成環境污染防治投資穩定增長機制。
(3)考核獎懲。堅持“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嚴格落實《四川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出臺《四川省環境保護廳約談暫行辦法》,對工作推動不力、環境質量惡化、未完成目標任務的要實施預警、約談;對出現問題的要嚴肅追究責任。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在任職期間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環負有責任的,即使已調離崗位也要追責。
來源:四川省環境保護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