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基本信息
占地面積:30857.04平方米
地理位置:佛山市南海區中南部獅山鎮羅村(地塊中心地理坐標為113.056056°E,23.068630°N)
土地使用權人: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教育發展中心
地塊土地利用現狀:荒地
未來規劃:A33中小學用地和G1公園綠地
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單位:新地環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調查緣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月起施行)第五十九條“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變更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二、第一階段調查
第一階段調查工作開展時間為2021年4月至7月。根據調查情況,地塊1997年前一直為農用地。
1997年地塊北部西北角建設廠房,同年羅村利華鑄機廠的前身羅村沙坑治鑄廠入駐本地塊。此后,羅村沙坑治鑄廠逐步在地塊北部擴建,并在2002年更名為羅村利華鑄機廠。2003年,羅村利華鑄機廠在地塊北部完成擴建,擴建后占地面積約8518平方米。2003年至2015年期間,羅村利華鑄機廠廠房范圍及主要構筑物未發生變化。2015年,羅村利華鑄機廠停產搬遷,原有廠房被閑置。2021年9月,閑置廠房被拆除。
2003年,羅村利華鑄機廠西南角位置建設了餐飲店金福農家樂,占地面積約1690平方米。該農家樂一直經營直至2017年,農家樂停業,原有建筑物大部分被拆除,用于建設廠房。廠房已搭建鋼筋支架,但最終未建成,成為鋼筋爛尾樓。2021年9月,該鋼筋爛尾樓被拆除。
地塊荒地區域占地面積約20649.04平方米,在2005年以前一直為農地。2005年,該區域進行平整,但平整后未進行下一步建設,一直閑置至今,變為荒地,部分區域被周邊居民陸續開墾種植作物。
廣佛環城際軌道交通線路從地塊底下穿過,本地塊大部分區域位于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內。
地塊內工業企業主要為佛山市南海羅村利華鑄機廠,該企業前身為羅村沙坑治鑄廠,創始于1986年,在1997年搬至本地塊范圍,2015年因地塊被收回而停產搬遷。企業在地塊生產期間主要從事有色金屬熱成型產品生產,涉及鋁合金戶外燈具及配件等。生產過程中主要的污染物主要為金屬粉塵和含油廢物。地塊周邊企業主要為佛山市南海飛越壓鑄制造有限公司,該公司位于地塊東北側,行業類別為有色金屬鑄造、金屬表面處理及熱處理加工。根據地塊內企業及周邊企業污染識別,地塊關注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屬(銅、錳、鋅、鎘)、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甲苯、二甲苯)、石油烴、氟化物等。
考慮企業周邊多為金屬制品企業及金屬表面處理企業,根據污染識別,將金屬制品行業的關注指標列為本地塊調查的關注污染物。另外,考慮地塊地勢較低,可能存在周邊水體倒灌的情況,本次將地表水的常規生化指標列入關注對象。
根據識別結果,地塊內重點調查區域為北部廠房建設區。根據保守原則,本地塊需關注的污染物為重金屬:砷、鎘、鉻(六價)、銅、鉛、汞、鎳、鋅、鉻,揮發性有機物: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順-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半揮發性有機物: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熒蒽、苯并[k]熒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生化指標:pH、懸浮物、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和氨氮及石油烴、氟化物。
三、初步采樣調查
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土壤樣品采集工作于2021年8月30日和2021年10月11日進行。
由于廣佛環城際軌道交通線路區間途徑項目地塊,本地塊部分區域位于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中。根據相關文件規定,本次在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僅進行表層土壤取樣,不使用機械深層鉆探。本次在地塊內共布設19個土壤點位,其中12個淺層土壤取樣點位于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內,5個深層鉆孔位于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外。地塊外根據相關規范要求布設2個土壤對照監測點位。地下水監測點位根據三角形原則在重點關注區域布設,共布設3個地下水監測點位。
本次調查分別在2021年8月30日和2021年10月11日開展現場鉆探采樣工作,共采集土壤樣品36個(含現場平行樣2個)和土壤背景點樣品2個。2021年10月15日采集地下水樣品4個(含現場平行樣1個),地下水采樣深度均位于地下水水位線0.5m以下。
土壤樣品的分析檢測項目選取《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表1的必測45項指標,包括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半揮發性有機物及無機指標pH、含水率,并通過污染識別選擇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重金屬、氟化物、石油烴,共計51項指標。地下水測試項目按照保守性原則,選擇pH、濁度、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氨氮、氟化物、石油烴、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半揮發性有機物共計41項。
樣品檢測結果顯示,本次調查地塊內土壤各項指標的檢測結果均未超過其對應的篩選值,土壤環境質量滿足相應規劃的開發需求。地下水除濁度、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輕微超過相應標準,其余指標檢測結果均未超過《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Ⅲ類標準限值。
四、初步調查結論
綜上,調查地塊土壤樣品無超篩選值情況,地下水樣品中,濁度、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輕微超過相應的標準限值,其他指標無超篩選值。由于濁度、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不屬于《地下水污染健康風向評估工作指南(試行)》附錄H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地塊所在區域淺層地下水劃定為“珠江三角洲佛山南海分散式開發利用區”,地下水不作為飲用水源,地下水對人體的健康風險可接受。因此,孝德小學建設項目地塊不屬于污染地塊,無需要開展下一步的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