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硬化面積越來越大,帶來的影響將是市政雨水管網的壓力增加、水體的污染加劇,城市局部內澇的增多和原有自然生態的破壞等。加強雨水的綜合利用既可以有效緩解供水壓力,減少城市供水資源消耗,是城市節水的替代型方法,又可以減輕市政雨水管網的壓力、減輕初期雨水對水體的污染、減輕城市內澇災害、涵養地下水源。
南京市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雨水資源比較豐富,年平均降水量1106.5毫米,雨水資源豐富,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如雨水收集利用可以得到全方面的開展,無疑可以大大減少城市內澇的壓力,減輕環境污染。2008年出臺的《南京市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管理條例》、2012年出臺的《江蘇省城鄉供水管理條例》和2016年出臺的《江蘇省節約用水條例》均提出了“規劃用地面積二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應當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要求。南京市供水節水管理部門通過“五位一體”的工作舉措強力推進了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建設工作。
編制出臺《南京市非常規水資源—雨水、再生水利用規劃》。《南京市非常規水資源—雨水、再生水利用規劃》是把雨水利用和再生水利用規劃合二為一的一部規劃。經過多次修改論證和專家評審,于2016年4月得到市政府批復實施。
制定并出臺《南京市雨水綜合利用技術導則》。本地相關法規規定雖然都規定了雨水收集利用等要求,但是對雨水收集系統建設的規模,利用的范圍等都沒有具體的規定,我市結合國家和地方現有的法規、標準和相關規定,認真總結了我國雨水利用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結合南京市氣象、水文、地形、地質等本地特點,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南京市雨水綜合利用技術導則(試行)》。并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全市雨水收集利用項目的設計方案進行評估,做到了配套建設的雨水利用工程合理利用雨水和控制徑流污染,減輕城市排水管網負荷,修復水文環境,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方面,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有效。
制定并報市政府擬出臺《南京市城市建設項目節水設施“三同時”管理辦法》。由市供節水管理部門起草的《南京市城市建設項目節水設施“三同時”管理辦法》,目前已經報送市政府法制辦審查,將以政府規范性文件的形式提出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建設管理要求,進一步明確立項核準、規劃審查、審圖、建設、施工、監理、驗收備案等各環節職能部門的管理職責。將雨水、再生水利用和節水“三同時”管理工作真正成為常態化可操作性強的工作。
加大雨水收集利用示范工程的建設。近年來我市先聲藥業、祿口國際機場等企業,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海大學等高校和華新城、紫金華府、中鐵青秀城、恒大華府、高科榮境、常發廣場小區、證大喜馬拉雅等房地產開發商均按照規定要求配套建設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加大對項目未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查處力度。今年在全市范圍內對31處規劃用地面積二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是否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進行了專項檢查。從執法檢查情況來看,大部分開發企業能夠根據立項批文、規劃要點的要求,設計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專項方案,并按規定進行建設。但也有部分開發企業為了自身利益,圖“省錢”、“省事”,存在僥幸心理,想蒙混過關,不按規定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為此,今年加大了對未按規定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行為的處罰力度,對多家開發單位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限期進行整改,對一家開發企業予以了行政處罰。
來源:南京日報 中國水工業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