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下午,光明新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召開2017年工作動員部署會。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徐松明到會并提出要求。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新區環保水務局于2016年10月31日正式掛牌運作以來。在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下,在短短三個多月時間里,全局上下全情投入、真抓實干,實現了機構組織良好運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緊急及重點任務強力突圍,較好地完成年度工作任務。被市人居環境委評為2016年度深圳市環境行政執法工作先進單位,海綿城市試點工作受到全市現場會的充分肯定,順利實現開門紅。
今年,新區環保水務目標任務是:空氣優良率力爭達到90%以上,PM2.5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完成市政府與新區簽訂的《光明新區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任務和治污保潔、污染減排任務,努力提高生態文明考核成績。完成11.06億元治水提質投資和市政府與新區簽訂《光明新區治水提工作目標責任書》任務,用水總量控制在1.16億立方米左右,萬元GDP用水量下降3%左右,創建優質水入戶達標小區8個,新開工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13個以上,社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17個,全面完成建成區5條黑臭水體治理任務,新建1座水質凈化廠,建成污水管網 150公里,創建排水達標小區10個,整治內澇點15個。
徐松明從新區工作氛圍質變和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大項目帶動等方面分析新區大好發展前景給干部加油鼓勁。并提出三點工作要求:一要抓班子強隊伍。按照分工盡心盡力抓好分管工作,相互配合,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團結氛圍,增強班子活力。二要抓重點克難點。重點抓好海綿城市建設,治水提質攻堅,生態文明建設,環保監管監測和水務管養體制改革等工作,發揮治水提質、海綿城市、生態文明、河長制四個平臺作用,及時解決項目難題,高效推進綠色新城建設。三要抓安全嚴執法。守住安全底線,把安全作為一切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防微杜漸、警鐘長鳴。環保執法要認真按國家法律嚴格執行,著力深化行業監管。
為了更好地轉作風、強隊伍、優機制,夯實環保水務事業基礎,新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局長黃海濤提出了“四個提升”,一是以作風建設促進工作質量提升,結合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強化作風建設提升工作質量;二是以改進方法促進工作效果提升;三是以講奉獻、講情懷,共克時艱,新區環水局現在是負重爬坡起步階段,需要每個人都有對事業不求回報的愛和全身心付出的奉獻精神,把本職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熱愛和完成;四是以體制機制優化提升工作效能。他同時要求大家將“擼起袖子加油干”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主題詞,通過實干實現環水局第一個完整工作年的良好開局,通過實干樹立環水局良好形象。
2017年度主要做好六個方面30項重點工作
一、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統籌推進海綿城市、綠色建筑、綠色生態、新型城鎮化、循環化改造五大示范區建設,積極推進“環境經濟核算(綠色GDP2.0)體系”試點研究工作。結合社區“品質提升”行動,加強重點領域環境整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創建宜居社區。
二、加快建設“五個一”海綿城市
搶抓全國第二批試點契機,按照“五個一”、“三化(集成化、精品化、綜合化)”等要求,引入國內外高素質技術團隊,高起點謀劃推進新區海綿城市建設,順利通過三部委第一年度考核,擦亮新區綠色名片。將光明小鎮、天安云谷、交通大會戰、社區品質提升、治水提質等重大項目全部納入海綿城市考量范疇,打造涵蓋5種類型、3大尺度的海綿系統。加快規劃木墩海綿主題公園建設。
三、全面鋪開治水提質攻堅戰
充實力量,每月會商,狠抓基礎,攻堅克難,重點打好管網建設、黑臭水體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光明水質凈化廠二期建設四大戰役,全面促進治水提質提效。消除鵝頸水、木墩河、白花河、陂頭河、樓村水等5條河流黑臭水體。完成14條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建好150公里污水管道,力爭完成光明水質凈化廠二期主體工程。開工整治東坑水、大凼水、玉田河、西田水4條支流,開工建設松白工業園、下村等2座排澇泵站,結合城中村“三線下地”改造,同步實施雨水管網改造工程,同時解決污水收集、雨水排放問題。
四、全面加強環境污染防治
堅持環境監測和環監執法并重,日常監管和專項行動并舉,推行精準治污、鐵腕治污。推行水污染源企業動態化、精細化、可核算化環保監管新模式。通過沿管排查、溯源追蹤、全面核查,實施頂格處罰,嚴懲違法排污;持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深入開展水環境、大氣環境、排水、水土保持、河道等各類專項執法行動,從嚴查處一批環保水務違法案件。
五、全面落實環保水務安全和民生職責
創新模式,壓實責任,持續整治,加快建設,堅守安全底線,落實民生導向。年內完成7個水務邊坡整治,完成光明水廠建設投產,研究16宗小型水庫功能優化整合,啟動石上線原水管雙管道保障項目。督促供水企業嚴格落實供水生產安全責任措施及服務保障承諾,聯合有關單位開展水質監管、二次供水檢查、反恐演練等工作。加強信訪投訴問題處理,妥善解決群眾信訪問題,嚴防矛盾糾紛蔓延升級,服務民生福祉。
六、大力加強隊伍能力建設
來源:寶安日報 中國水工業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