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海綿城市”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更具生態魅力。
建設海綿城市 促進生態文明
——2015年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啟動
海綿城市簡介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海綿城市”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更具生態魅力。
建設海綿城市,首先要扭轉觀念。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而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建設海綿城市,重點是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強調通過源頭分散的小型控制設施,維持和保護場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緩解城市不透水面積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徑流系數增大、面源污染負荷加重等城市問題。
好處一 吸納集中降水,告別“城中看海”
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從管道里集中排出。強降雨一來,大家就感覺修多粗的下水管道都不夠用。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讓約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建設海綿城市,在暴雨來襲時,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將雨水儲存起來;暴雨過后,再讓雨水緩慢地流出,從而避免短時間內大量雨水帶來城市內澇問題。
好處二 雨洪利用,節約水資源
當城市成為“海綿”,降雨時城市吸飽了水,而在干旱缺水時,就可以將儲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損有余而補不足”,讓城市將本就珍貴的水資源運用得更加平衡。
好處三 生態與經濟并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海綿城市”建設非常注重對天然水系的保護利用,保護河、湖、池塘等水系,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緩解城市缺水現象。調蓄設施又往往與城市既有的綠地、園林、景觀水體相結合,“凈增成本”比較低,還能大幅減少水環境污染治理費用,降低城市內澇造成的巨額損失。另外,“海綿城市”建設大大減少了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經濟效應可觀。
近年來,銀川市節水型城市建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精神為基礎,以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為抓手,把節水型城市建設作為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優先任務,全市上下高度重視,始終將加強城市用水管理,做好城市節約用水工作作為保證銀川市兩個最適宜城市建設、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扎實的工作,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節約用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強城市節水工作,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
銀川市于2007年被授予“國家節水型城市”榮譽稱號,在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成功后,銀川市以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為契機,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創建機構,加大節水投入,嚴格規范管理,廣泛深入發動,扎實有效地推進城市節水事業建設,使銀川市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城市生態和發展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近年來,銀川市高度重視計劃用水管理及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創建工作,有效提高了計劃用水戶的合理用水意識,鞏固了節水型城市創建基礎。銀川市采取抓重點、樹典型的方式,每年對評選出來的節水先進單位進行大力表彰,有力地推動了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工作。由于政策到位、工作扎實,廣大企事業單位參與創建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節水工作成績突出,涌現出了銀川建發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現代城)、寧夏實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一批節水先進企業、單位和社區。截至2014年末,銀川市共有101家企業、單位獲得節水型企業(單位)榮譽稱號。節水型居民小區覆蓋率及節水型企業、單位覆蓋率均高于《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
修訂《銀川市城市供水節水管理條例》健全完善城市供水節水法規體系
銀川市于2014年對2003年頒布實施的《銀川市城市供水節水管理條例》進行了修訂,新修訂的《銀川市城市供水節水條例》經2014年11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批準,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修訂后的《條例》進一步規范了城市供水、節水各責任主體的權利、責任及義務,進一步健全完善了銀川市城市供水節水法規體系,為鞏固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規保障。
加強城市用水節水執法,規范用水節水行為
銀川市城市用水管理處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城市用水、節水執法監察工作。分別采取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日常巡查等方式查處了一批存在跑冒滴漏嚴重、未建設使用循環用水設施、私自在公共管網上接泵抽水等違法行為的用水單位。通過城市用水、節水執法檢查,有效規范了非居民用水單位的用水、節水行為,使我市非居民用水單位的節約用水意識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銀川市城市用水管理處積極組織用水單位開展節水技術改造,積極推廣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降低了單位產品耗水量,共完成節水技改項目30余項。
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
截至目前,銀川市已建成的6座污水處理廠(銀川市第一、二、三、四、五、六污水處理廠)均采用特許經營(BOT、TOT)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授予運營公司特許經營權。污水處理能力達到37.5萬立方米/日,運行穩定,達標排放,現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0%以上,徹底改善了區域的水環境。在保證污水處理穩定達標排放的同時,全市中水回用量也進一步增加,截至目前,銀川市中水回用量已達到3600萬立方米。
下一步,銀川市城市用水管理處將以加強城市用水、節水、特許經營監督管理為切入點,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的節水意識,以城市節約用水工作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珍惜生命之源,人人節水護水
——2015年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節水倡議書
尊敬的市民朋友們: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它孕育并維持著地球上的萬物生靈。
水資源短缺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而作為西部內陸氣候干旱半干旱的銀川市,我市的水資源形勢更加嚴峻,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人均量的九分之一,是全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雖然我市已獲得了“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但隨著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浪費水和污染水資源的現象依然嚴重。為牢固樹立市民朋友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實現銀川市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第24個“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2015年5月10日至16日)來臨之際,向廣大市民朋友發出以下倡議:珍惜生命之源,人人節水護水。
第24個“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活動主題為“建設海綿城市,促進生態文明”。而海綿城市建設,水是關鍵詞。銀川市歷史上素有“七十二連湖”之稱,自秦漢以來,興修了秦渠、漢渠、唐渠等水利工程,富庶的引黃灌溉區,孕育了“塞上江南”的自然環境。我市現有濕地400多處,占地面積5萬公頃,自然湖泊近200個,其中面積在100公頃以上的湖泊有20多個,而濕地具有提供水源、補充地下水、調節流量,控制洪水、排水、小型污水處理、保持小氣候、野生動物棲息地、旅游休閑、生態景觀等重大作用,對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節約保護水資源,要保護濕地、湖泊等水系,抵制亂扔垃圾、排放污水等惡劣行為,對發生在身邊的浪費用水和污染水的現象,敢說敢管、互相監督,促進生態環境改善,維護人與水的和諧相處,共建美好家園!
節約保護水資源,要養成科學用水、節約用水的良好生活習慣。在家庭、單位以及公共場所,要改掉不良的用水習慣,提倡“一水多用”,提高用水效率。要自覺爭做節水、愛水的志愿者,將實踐活動與宣傳活動結合起來,向身邊的人廣泛宣傳,帶動和影響整個社會,提高全社會節約保護水資源意識。
節約保護水資源,要倡導健康綠色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青年人作為先進文化、社會文明、現代時尚的傳播者,更應以實際行動為當代社會做出表率,以模范言行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帶動更多的人,共同致力于節約保護水資源行列中來。
點點節約鑄就中華美德,滴滴用水折射科學發展。節約用水、保護有限水資源,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為了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為了我們生活的和諧美好,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水,保護珍貴的水資源,讓生命之水的碧波長流。
(來源:銀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