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范圍
適用于線路板、電鍍、礦山及冶煉等行業企業的重金屬廢水處理或園區的廢水集中處理。
基本原理
運用特種膜技術截留小顆粒晶核,并采用脈沖震動體系防止膜堵,處理過程中不加入鐵鹽、鋁鹽等絮凝劑,形成的固體懸浮物重金屬含量高,易脫水,可直接資源化回收利用。技術原理示意圖如下:
工藝流程
重金屬廢水處理及資源回收技術(簡稱“JDL 技術”)是集生物、化學、物理方法為一體的創新技術,工藝流程為:重金屬廢水經管道收集,進入反應池,調整 pH 值至合適值、加入 JDL 結晶促進劑,使廢水中金屬離子形成沉淀物,進入 JDL 處理池中進行固液分離,最后針對有機廢水則再進入 FMBR 處理池后再進行處理,出水達標排放。重金屬化合物經脫水后最后形成高純度重金屬化工產品(半成品)或原料,直接銷售或再利用。見工藝流程。

關鍵技術或設計特征
引入中空纖維膜技術取代沉淀過濾系統,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工藝。
發現、驗證并應用了在不混凝情況下,重金屬初始沉淀晶核可直接被超微濾膜隔離的現象。
將 FMBR 技術用于重金屬廢水中有機物的降解,并實現有機剩余污泥零排放。
不投加 PAM,解決 RO膜堵塞難題,易回用。
無需投加絮、混凝劑,危廢量小,易資源化。
可以有效處理混排廢水,持續穩定達標;且固型物少。
典型規模
可根據不同水量和水質進行設計。
推廣情況
該技術自 2010 年推廣以來,已在富士康集團、廣東建滔集團、銅陵 PCB園、萬安 PCB園等幾十家電子電鍍企業或園區得到應用。
典型案例
(一)項目概況
開封凱樂實業有限公司電鍍廢水處理站設計日處理水量 2400m 3 /d,污水來源于企業電鍍廢水,2010 年 4 月開工建設,于 2012 年 2 月完成調試并建成投產。該項目于 2013 年 7 月獲評為“2013 年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示范工程”。
(二)技術指標
根據開封市環境保護局出具的驗收報告,項目出水達到《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要求。以平均進水 Ni 為 55mg/L,COD≦350mg/L計,該污水廠每年減排 Ni 排放 47.52t,減少 COD 排放 259.20t。同時,利用本
工藝可減少混、絮凝劑等化學藥劑量,直接處理成本較傳統工藝降低 10-20%;可回收污泥 Ni 資源,作為相關工業產品或原料回收利用,實現了廢水重金屬有效利用,產生年收益 35.6萬元/年。
(三)投資費用
該項目總投資約 960 萬元,其中設備投資 480 萬元,基建及其他投資 480萬元,噸水投資費用為 4000元。主體設備壽命 10年以上。
(四)運行費用
根據 2014年 1月-2014 年 10月實際運行情況,年處理污水 98816t,年運行費用 37.4萬元,噸水運行費用為 3.20元。
來源: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