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改造
以重慶某半島片區綜合管線規劃為例,該半島片區是重慶市稀有的兩江四岸、三面環水的半島,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文化資源,定位是塑造區域性、國際化的中央商務輔中心。該規劃片區為舊城改造,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主要是對現有的綜合管線進行改造,同時結合道路新建、續建、改造工程將更新改造后的管線和部分可入廊的管線納入綜合管廊中。
入廊管線的選擇
規劃區內綜合管廊納入了給水、通信、電力、燃氣4種管線,未納入雨水和污水管線。若將雨水納入管廊,會造成廊道進出口過多,因此雨水管道未入廊。此外,污水管道每隔一定的距離需設置檢查井,污水管道內會產生硫化氫、甲烷等有毒、易燃、易爆的氣體,影響管廊運行安全,因此污水管道未入廊。
該區域原本規劃將架空高壓電纜納入地下,建設電力隧道。本次規劃以此為契機,將電力隧道與綜合管廊合建,開展綜合管廊建設,高效整合資源,高質完成規劃。所有規劃區域的架空線路均移至綜合廊道和地下管網中,110 kV線路放置于新建綜合廊道內。
綜合管廊的平面、斷面布置
由于規劃片區用地緊張,在進行綜合管廊的規劃時,將管廊的平面布置與地形地貌、土地使用、道路布局相結合,將綜合管廊布置于車行道下,沿規劃片區呈環狀展開,確定綜合管廊的平面布局。同時,為了充分合理地布局空間,將軌道線、地下車庫、隧道、商業片區等連片地下空間集中開發,與綜合管廊建設統籌規劃、同步實施,充分利用半島有限的地下空間,提高半島土地利用率。
通常將綜合管廊布置于人行道下,方便進出口設置。但由于山地用地緊張,規劃片區道路較窄,人行道地下空間不夠,部分路段將綜合管廊布置于車行道下。綜合管廊斷面為三艙室綜合管廊。左艙為給水、通信管線及普通電纜,中艙為110 kV及以上高壓電纜,右艙為燃氣管道(見圖1)。①根據規范,110 kV及以上電力電纜,不應與通信電纜同側布置。考慮到安全因素,本次規劃將高壓電纜單獨分艙,與普通電纜分開,避免操作不當造成事故。②燃氣管道是一種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壓力管道,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和破壞造成泄漏,引發安全事故。因此本次規劃為燃氣管道設置了單獨的艙室。③對于同艙設置的管線,在設計中還充分考慮了管線間安全間距及用戶余量,切實做到安全可靠的規劃布置。
新城建設
以重慶市某新城片區地下綜合管廊設計為例,該新城片區為重慶重點發展的經濟開發區,以高規格、高起點作為建設要求,通過產業提升、功能提升、形態提升并舉,打造宜居宜業的現代新城。該片區屬于新城建設,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主要依托地塊開發,將新建管線收納入綜合管廊“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其中一段主干道下的綜合管廊已于2006年投入運營,這是重慶市在建設綜合管廊方面做出的一次大膽嘗試,為整個重慶市綜合管廊建設的全面推進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下面對該段綜合管廊設計進行探討。
入廊管線的選擇
該綜合管廊將電力、通信、給水管道納入一室,同時也將重力雨水管線納入了綜合管廊。這是因為在雨水管線出口處由于現狀施工堆放了大量土方,如果將雨水單獨排放,施工難度極大,為減小土石方,節約投資,故將雨水管線納入綜合管廊。
綜合管廊的平面、斷面布置
由于地下空間用地緊張,將綜合管廊布置于片區內一條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將道路的附屬設施集中設置于綜合管溝內,使得道路的地下空間得到綜合利用,騰出了大量寶貴的城市地面空間,增強道路空間的有效利用。道路全長約54 km,總寬80 m,雙向8車道。由于人車流密度大,考慮交通問題,在道路兩側分別修建綜合管溝,創造無障礙通道、全天候通道。
由于山地城市斷面小、管線多,在進行綜合管廊的斷面布置時要在安全許可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通過經濟技術比選,管廊將電力、通信、給水管道同艙設置,并將雨水管道采用箱涵的形式,布置于管廊下方(見圖2),單獨分艙,避免了給水排水交叉污染的可能,同時節約了占地。
建設運行分析
規劃與管理
這是因為傳統的管線建設和管理,是由各管線建設主體各自獨立負責,分別由中央或地方國有企業以及市屬事業單位進行日常管理,并由不同的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行業監督。行業監管各自為政,導致地下綜合管線管理及協調困難。
政策引導
過去關于綜合管廊和地下管線的各項法規均為技術性條例,缺少相關的政策引導,在管線的規劃、建設、運營等各階段都缺少管理性法律法規及條例,不利于綜合管廊的建設運行。
運營收費
國內綜合管廊運營收費共性問題主要有三點:定價標準困難、定價協商困難、收費困難。
建議
規劃先行,政策引導
我國地下綜合管廊存在的實際問題就是無大規劃、小規劃隨意改線,造成綜合管廊規模小、綜合性較弱、系統性不夠等。而在山地城市這種用地緊張的地區,可規劃的管廊路徑更加稀少。因而進行綜合管廊規劃設計應與其他地下設施規劃相結合,統一規劃,堅持先規劃后建設,近遠期相結合。
設立管理機構,明確各管線分攤原則,保障價格機制有效執行
綜合管廊建設運行模式可以參照國外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營運模式,設立專門的地下綜合管廊管理機構,由政府部門授權行使一定的管理權力,承擔相應的職責和義務。
慎重選擇入廊管線,充分合理地布局空間
在考慮綜合管廊的斷面布置時,要充分考慮管線間安全間距,同時為后期增容預留空間。在設計中要遵循安全布置、排水管道檢修方便、燃氣強排風設置等原則,還要考慮熱力管膨脹變形、電力線與控制線的信號干擾、給水與排水交叉污染等因素的影響。
關于《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 50838-2015)
《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中7.6.3條:“綜合管廊的低點應設置集水坑及自動水位排水泵。”自動水泵是否應該強制性設置有待商榷,可以采取其他排水措施進行綜合管廊排水,例如在本文介紹的工程實例中,新城片區的綜合管廊建設并未設置自動水泵,而是將水體排至下方雨水箱涵,重力流出。規范有些條款需要因山城而制宜,設計時要勇于創新。
來源:給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