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土壤修復藥劑提供方,經常會聽到,“這里有一個某某污染物場地,把處理這種污染物的藥劑寄過來,我們驗證一下效果”。這里需要意識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一種藥劑是萬能的,即便是針對同一種污染物,因為土壤類型、污染源、污染程度不同,其在土壤中的賦存狀態和可遷移性也不盡相同。這就好比人生病開藥前需要體檢一樣,要清楚病人的體質,各項相關的指標以及病癥,這樣才能對癥下藥。針對具體場地,摸清污染規律,選用適宜的土壤修復藥劑是污染土壤修復的關鍵。
基于上述問題,在研發或選取修復藥劑之前,首先要了解和明確污染土壤類型、基本理化性質、特征污染物、污染程度以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賦存狀態等。
在對土壤基本性質和污染特征有較為全面的理解之后,我們結合選用的修復技術和修復目標值,并結合場地條件,進行修復藥劑篩選的實驗設計與效果驗證:
(1)設計不同藥劑、不同添加量的批量小試試驗,基于效果、成本、長效性、環境友好性等多因子綜合考慮,篩選出適宜于該場地的最優藥劑;
(2)對于污染程度和空間分布差異性較大的場地,我們會根據污染物的不同濃度范圍,調整配比和添加量,以最經濟的方式達到修復效果;
(3)在小試試驗的基礎上,為了保證現場修復效果,我們會進行現場的中試試驗;
(4)為保證藥劑和土壤充分混合和反應,對于異位處理場地,我們可以提供日本原裝進口的攪拌混合設備;
(5)為保證修復的長效性,現場修復結束后還需做長期的效果跟蹤。
舉一個我們遇到的病急亂投醫案例。鉻污染土是我們實驗室常見的處理對象,我們也做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但之前碰到一個急于修復的鉻污染場地,由于時間限制,我們便直接采用了以往修復效果很好的藥劑進行小試試驗,在一定時間內確實有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時間不久便檢測到了返黃的現象。于是我們又對污染土壤進行了檢測分析,發現了土樣中氧化錳含量較高,導致了已被穩定鉻的再次氧化。在自然土壤環境中氧化錳作為Cr(Ⅲ)氧化的主要電子接受體,是已知的可氧化Cr(Ⅲ)的天然氧化劑。最終我們還是針對這個具體場地花了一定時間調整了藥劑配方才解決問題。
故土壤修復切忌有病亂投醫,需因地制宜、對癥下藥!
來源:北京潤鳴環境科技 中國環境修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