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環保廳關于組織開展2017年度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工作的通知已經下發。
關于組織開展2017年度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工作的通知
湖南省環境保護廳辦公室
湘環辦函〔2016〕161號
湖南省環境保護廳辦公室關于組織開展2017年度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環境保護局:
為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和保護,加強和規范項目管理,提高項目質量,經研究,近期開展我省2017年度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工作?,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快工作部署
各市州環保局根據本通知和《2017年度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工作方案》(詳見附件,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強組織領導,迅速組織縣(市、區)環保局開展土壤污染防治項目申報工作,并進行審核把關和擇優推薦。
二、做好初選項目申報
8個以下縣(市、區)的市州可申報4個項目,8個以上縣(市、區)的市州可申報6個項目,常德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可申報8個項目。省廳經實地核查和綜合評估后,分別確定2-3個、3-4個、4-6個初選項目,反饋市州及有關縣(市、區)環保局。
三、切實抓好初選項目場地環境調查和實施方案編制
有關縣(市、區)環保局應根據《工作方案》要求,安排專項前期工作經費,認真扎實開展初選項目場地環境調查和實施方案編制,并及時上報省廳,省廳將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對通過評審的項目納入項目儲備庫,并給予適當的前期工作經費補助。從2017年度開始,凡未納入項目儲備庫的項目,土壤污染防治資金原則上不予支持。
四、上報時間要求
請各市州環保局于2016年10月15日前將推薦的2017年度土壤污染防治項目的信息表及匯總表報送省環保廳土壤環境管理辦公室,紙質材料一式兩份,電子文檔發省環保廳聯系人郵箱。2016年12月15日前報送初選項目的場地環境調查報告和實施方案。
五、嚴守廉政紀律
各市州、縣市區環保局及有關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廉政建設有關規定公開、公平開展項目儲備庫建設。為規避廉政風險,不允許第三方公司無償參與項目申報和方案編寫等有關工作。
六、聯系方式
湖南省環保廳土壤環境管理辦公室
聯系人:吳丁曾凡文
聯系電話:0731-85698050(兼傳真)
電子郵箱:trc804@163.com
附件:2017年度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工作方案
湖南省環境保護廳辦公室
2016年10月9日
2017年度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和保護,加強和規范項目管理,提高項目質量,我省組織開展2017年度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工作(以下簡稱“項目儲備庫”)。具體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標
建設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提高時效性,確保項目及時實施;加強項目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項目實施的質量和成效;建立項目動態管理機制,規范土壤污染防治項目管理。
二、工作原則
統籌規劃。各地應按照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規劃,結合項目土壤污染問題及實施的工作和技術基礎,擇優、統籌申報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入庫項目應以解決本區域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優先考慮已納入國家和省相關規劃計劃、風險管控和場地修復的項目,擇優支持,分期建設。今后,凡未納入省級項目儲備庫中的項目,專項資金原則上不予支持。
動態管理。入庫項目應按照輕重緩急、成熟程度和工作基礎擇優遴選,合理排序。儲備庫中項目定期進行補充和更新,原則上每年更新一次。補充符合相關要求的項目,同時,調出不再符合儲備范圍、實施效果不佳或無法實施的項目,形成“納入一批、淘汰一批、補充一批”的項目良性動態調整機制。
激勵約束。將項目儲備庫建設成效作為土壤污染防治項目確定專項資金安排、監督檢查、績效評價等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建立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對實施進度較快、資金效益較好的項目,下年度繼續給予支持,或對有關市州繼續給予項目重點支持;對實施進度較慢、資金效益較差的項目,將按照財政部和環保部聯合下發的《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要求進行處理,對有關市州降低項目支持力度。有效激勵,嚴格約束。
三、申報范圍
(一)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類
對暫不開發利用和不具備治理修復條件的污染地塊,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組織劃定管控區域,進行風險管控。
1、關閉企業退出后廢棄的場地,暫不開發利用的,但仍堆存有大量廢渣、儲有大量廢水、殘留有含污染物的建筑垃圾與設備的,支持當地政府采取污染物隔離、阻斷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
2、對歷史遺留尾礦庫、尾渣庫,暫不具備治理修復條件的,優先支持采取污染阻隔措施,完善覆膜、壓土、排洪、堤壩加固等風險管控措施。重點監管的尾礦庫還應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完善治理設施,儲備應急物質。
3、對歷史遺留的堆存煤矸石、赤泥、電石渣、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以及除硫、脫硝、除塵產生固體廢物的場所和簡易垃圾填埋場支持防揚塵、防流失、防滲漏等設施建設。
(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類
1、優先已經開始實施,且工作進展快、修復效果好項目的后續支持。
2、優先支持常德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含湘西北雄黃礦區涉慈利區域)建設。
3、優先支持居住和商業、學校、醫療、養老機構、公園等敏感污染地塊的治理修復。
4、優先支持治理場地地處城市周邊、近期擬再開發用于商業用地,且地塊所有者治理積極性高的場地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
5、優先支持已關閉的有色金屬冶煉、化工、鋼鐵行業、錳業、焦化、電鍍等行業企業用地的治理修復。
6、重點支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開展符合《重金屬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標準》(DB43/T1165-2016)的重污染農用地土壤轉移至建設用地或工礦場地覆土的試點。
7、支持農用地限非鎘污染土壤修復治理試點(常德先行區除外)。
(三)土壤優先保護類
支持常德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相關試點項目。
1、符合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
2、周邊無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行業企業污染。
3、灌溉水源滿足農田灌溉水水質標準(GB5084-2005)。
4、肥料、飼料、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滿足國家相關標準(NY1107-2006、GB/T20803-2006等)。
優先支持已列入國家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名單內的基地。
四、項目要求
各市州要把推薦項目的真實情況摸清摸準,突出區域典型特征土壤污染的修復治理與風險管控。要求項目特征污染物已明確、污染源已切斷,具備實施條件,前期工作扎實,建設條件成熟。優先支持修復技術基本成熟,在其他地區已有試點或科研成果的項目。
五、申報流程
(一)首次只需報送項目信息表和匯總表。
1、項目信息表,詳見附件1、2、3。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類項目信息按附件1填寫,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類項目信息按附件2填寫,土壤優先保護類項目按附件3填寫。
2、匯總表按附件4填寫。
(二)省廳根據項目信息進行項目現場核實,開展項目的技術和工作評估,確定初選項目。再報送初選項目場地環境調查和實施方案。
1、場地環境調查流程及要求詳見附件5。
2、實施方案報告須由有資質的(咨詢資質、工程資質或設計資質)單位編制。
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類項目的實施方案編寫參照附件6,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項目基本情況;(2)編制依據;(3)污染調查結果分析;(4)土壤污染風險評價;(5)風險管控目標;(6)項目實施內容;(7)考核指標;(8)經費估算與資金籌措;(9)綜合效益分析;(10)附件。
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類項目的實施方案編寫參照附件7,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污染現狀及項目的必要性和緊迫性;(2)項目治理修復目標;(3)項目技術路線;(4)項目建設內容;(5)項目資金籌措方案;(6)項目綜合效益;(7)項目實施模式。
土壤優先保護類項目的實施方案編寫參照附件8,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立項依據;(2)項目主要內容;(3)管理措施;(4)預期成果;(5)考核指標;(6)經費估算與資金籌措;(7)項目效益分析;(8)附件。
(三)省廳根據初選項的實施方案組織專家進行論證評估,通過了的項目納入項目儲備庫。
(四)項目庫實施動態管理,原則上每年審核更新一次。各市州環保局根據省廳每年的申報通知要求進行項目更新。
場地環境調查流程及要求
一、基本原則
1、針對性原則
針對場地污染特征、污染因子、修復治理目標,進行濃度和空間分布調查,為場地環境管理和修復治理提供依據。
2、規范性原則
采用程序化和標準化的方式規范場地調查過程,保證場地調查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3、可操作性原則
充分考慮時間、經費和技術方法等因素,確保場地調查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工作流程
現場踏勘制定場地調查方案進場準備現場采樣
樣品前處理樣品分析數據處理結果分析編制調查報告
三、具體要求
1、現場踏勘
主要目的是識別場地污染程度和污染因子、確認污染源、劃定污染范圍。通過人員訪談和資料收集,了解場地內及周邊當前和歷史污染情況。收集相關資料包括場地利用變遷資料、大比例尺的地形圖、場地相關記錄、有關政府批文或規劃以及場地所在地的自然、經濟、社會信息。通過抽樣初查(可采用便攜式快速檢測儀進行現場檢測),了解特征污染因子。
2、制定調查方案
主要目的是為了有序開展場地調查、高效完成調查任務。包括進度安排、采樣布點方案(包括背景點和污染點)、預計采集的樣品種類(包括土壤、地表水、地下水、農作物或植物)及數量、樣品采集與保存和運輸的方法及要求等。
3、進場準備
進場前,安排好采樣車輛,組織采樣人員,合理分工,準備好采樣工具、器材、文具、安全防護用品等。
4、現場采樣
水樣采集參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4-2004)。
土壤樣品采集參照《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6-2004)、《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
土壤采樣點位布設按照簡單隨機、分塊隨機和系統隨機的原則進行布設。根據調查目的、調查精度及污染狀況等因數計算樣品量,原則上每50×50m2至少采集一個混合樣品?;旌蠘悠凡杉刹捎脤蔷€法、梅花點法、棋盤式法或蛇形法。采樣深度及采樣量對一般農作物土地,每個分點處采0~20cm的表層土;種植果林類農作物土地,每個分點處采集0~60cm的表層土?;旌蠘訉⒚總€分點混合均勻后取1~2kg,多余部分用四分法棄去。
對于堆渣場、工礦企業廠區范圍內要求采剖面土或打鉆取樣。剖面規格長1.5m、寬0.8m、深1.2m,分兩層或三層采土樣;打鉆取樣的,打鉆深度要求透過污染層,達到本土再深入一米,取樣按每0.5~1m土壤柱取一個樣,每個樣品約采1~2kg,根據含水量確定。
采集土壤樣品時點對點采集農作物(或其它植物)樣品,農作物(或其它植物)重點關注主要糧食作物、蔬菜和優勢植物。
5、樣品處理與分析
水樣的前處理與分析參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土壤樣品的前處理與分析參照《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土壤化學分析》(1978,上海科技出版社)。
此外,為植物樣品帶回實驗室需進行前處理,先用自來水洗凈泥土,再用去離子水清洗一遍,用吸水紙吸干表面水分。用于重金屬含量分析的,80℃烘干至恒重,然后用瑪瑙研缽研成粉末,HNO3+HClO4(V:V=87:13)混合酸硝解完全。
重金屬含量的測定可采用原子吸收、ICP-MS、原子熒光、測汞儀等儀器,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的分析測定,其處理與分析可參照氣相色譜(GB/T14550-19930)和高效液相色譜法(GB/13198-91),每批樣品至少做10%的平行樣品測定,至少做一個全程序空白實驗及一個加標回收測定。
所有樣品分析檢測完畢,須保存備份,以便必要時復查。備份的樣品應是經過前處理的干樣,即制備好的干粉,密封保存于聚丙烯自封袋中,貼上標簽,注明樣品名稱、采樣日期、采樣地點以及對應項目名稱,置于干燥箱或專門的樣品間保存。
6、數據處理與結果分析
采用EXCEL或者SPS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原始數據的處理、分析、制圖或制表。根據數據顯示描述場地環境的現狀污染程度、污染范圍、需治理的渣量或土方量,同時對場地環境進行評價,分析場地土壤污染對農產品、生態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影響。
7、編制調查報告
場地環境調查報告編制大綱如下:
1前言
2概述
2.1調查目的和原則
2.2調查范圍
2.3調查依據
2.4調查方法
3場地概況
3.1區域環境狀況
3.2敏感目標
3.3場地使用現狀和歷史
3.4相鄰場地的使用現狀和歷史
3.5場地利用規劃
4工作計劃
4.1采樣方案
4.2分析檢測方案
5現場采樣和實驗室分析
5.1現場探測方法和程序
5.2采樣方法和程序
5.3實驗室分析
5.4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6結果和評價
6.1場地的地質和水文條件
6.2檢測結果分析與評價
7結論和建議
8附件
包括地理位置圖、平面圖、周邊關系圖、現場照片、現場勘測報告、檢測報告、其它相關文件等。
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類項目實施方案編寫大綱
1項目基本情況
2編制依據
3污染調查結果分析
4土壤污染風險評價
5風險管控目標
6項目實施內容
7考核指標
8經費估算與資金籌措
9綜合效益分析
包括環境效益、技術效益、社會效益
10附件
附件7
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類項目實施方案編寫大綱
1項目概述
1.1項目背景
1.2項目必要性
2編制依據
3土壤污染調查和風險分析
3.1基本信息、現狀描述
3.2土壤污染調查結果
3.3土壤污染風險分析
4治理與修復范圍和目標
4.1治理與修復范圍
4.2治理與修復目標
5治理與修復技術方案
5.1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概述
5.2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篩選
5.3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方案比選
6治理與修復工程方案
6.1工藝設計
6.2主體工程方案
6.3配套工程
6.4主要設備
6.5環境監測計劃
7項目管理與組織實施
7.1項目管理、組織機構與職責
7.2組織實施與進度安排
7.3項目招標
7.4項目監理
8經費估算與資金籌措
8.1經費估算
8.2經費使用計劃
8.3資金籌措
9效益分析
9.1環境效益
9.2社會效益
9.3經濟效益
10項目風險分析
10.1政策風險
10.2技術風險
10.3資金風險
10.4項目管理風險
11附件與附圖
11.1附件
11.2附圖
土壤優先保護類項目實施方案編寫大綱
1立項依據
包括項目背景、項目的必要性、土壤環境質量表述。
2項目主要內容
包括項目目的和具體實施方案。
3管理措施
包括對周邊潛在污染源(工礦企業、交通運輸、養殖、居民生活、游樂休閑等)、大氣沉降、灌溉水源、農業投入品(肥料、飼料、農藥、化肥等)、農用廢棄物的管理措施,制定負面清單。
4預期成果
5考核指標
6經費估算與資金籌措
7綜合效益分析
包括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8其他附件
來源:北極星節能環保網 中科博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