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近期在部門戶網站公開一批土地調查數據成果,標志著我國土地調查數據就此打開面向社會公眾共享的大門。
據悉,此次公開的調查成果包括: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以來分年度省級土地利用現狀數據、1∶400萬全國土地利用掛圖和分省土地利用圖集等專題圖數據。
據部地籍司負責人介紹,上述數據已經過脫密處理和相關審查,確保數據公開安全。公眾可登錄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訪問土地調查成果共享應用服務平臺,在線查詢、檢索和下載統計數據和專題圖數據等土地調查成果。所有公開數據均按照統一的表格范式,可提供下載和檢索查詢。
據悉,為進一步推進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公開與共享應用工作,滿足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對土地調查數據成果的應用需求,國土資源部研究編制了《土地調查數據公開與共享應用實施方案》,并將在前期土地調查成果數據提供應用基礎上,進一步建立數據公開和共享應用機制,實現土地調查數據的主動公開、快速查詢、廣泛共享和深入應用。
部有關方面負責人介紹,在土地調查數據社會化公開的同時,國土資源部將同步推進與政府部門間和部系統內部的共享應用機制建設,目前已在部內網系統中實現了土地調查數據成果的快速共享和應用服務。今年年底前,以國家電子政務內網為依托,實現土地調查成果共享應用服務平臺部委版上線運行。2017年年底前,與相關部門簽訂數據共享應用協議,形成集數據獲取、加工、共享為一體的常態化土地調查數據產品共享機制。2018年底,根據用戶需求,進一步升級完善土地調查成果共享應用平臺機制,形成系統完善的土地調查數據分級共享應用成果體系。
《土地調查數據公開與共享應用實施方案》解讀
土地調查數據由過去單一發布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成果到如今的主動公開、廣泛共享,體現了國土資源部在政務信息公開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聚焦土地調查數據“公開”與“共享”,部地籍司有關負責人進行了專題解讀。
為什么要“主動公開、廣泛共享”?
土地調查成果是記錄土地位置、范圍、地類、權屬等信息的基礎數據。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以來,隨著“一張圖”綜合監管平臺建設的不斷完善,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已成為國土資源批供用補查各項管理的基礎和保障,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同時,也廣泛應用于發改、住建、農業、林業等部門和行業,得到廣泛認可。
然而,受制于機制和技術等因素,目前除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數據通過國土資源公報等方式公開外,大多數土地調查成果數據和資料還停留在依申請公開和部門內部使用階段,尚未真正建立起主動公開、廣泛共享服務的良性運行機制。隨著當前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不斷推進,以及當下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統一監管的需要,亟待加強數據共享應用機制建設,加快推進土地調查成果的對外公開與共享應用。
事實上,通過全國土地詳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年度土地變更調查、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等重大工程項目推進,國土資源部目前已構建起集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分析、應用為一體的土地調查數據業務鏈條。
全國土地基礎數據庫建設初步完成,數據基礎進一步夯實——目前,全國土地基礎數據庫積累數據量已近300TB,核心數據內容全國覆蓋,各類調查專題數據無縫銜接。基于大數據技術,全國土地基礎數據庫實現了對土地調查等各類成果的有效存儲與管理,形成了管理有序、支撐有力、公益權威的數據資源基礎設施。此外,經過多年努力,土地調查數據共享管理制度規范框架初步形成,數據共享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各類數據應用系統研發穩步推進,效果明顯。這些都表明,土地調查數據公開與共享應用已經具備了相當基礎。
哪些內容和對象將納入共享應用?
按照數據內容,土地調查成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及變更調查、城鎮地籍調查、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等成果。
按照數據類型,土地調查成果主要包括統計匯總表、圖形數據、影像數據以及文字報告等。
本次土地調查數據公開與共享應用工作,重點是進一步優化部系統內部共享應用機制,理順共享應用流程并滿足移動辦公需要;建立政府部門間高效暢通的部門數據共享應用機制;提高和擴大土地調查數據的社會化應用服務水平和應用范圍,滿足社會公眾對土地調查數據的實際需要。
根據土地調查數據應用需求,公開與共享的數據內容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為契入,主要包括歷年來的土地調查統計數據、土地調查空間數據以及土地調查專題數據等。其中,面向部系統內部共享應用的數據包括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及變更調查統計數據,以及土地調查數據庫等空間數據成果;面向政府部門共享的數據,主要根據部門需求,在對土地調查數據庫抽吸加工的土地調查部門空間數據成果;面向社會公眾的數據包括土地調查統計數據、1∶100萬以下土地利用縮編和圖集數據、圖表專題數據成果,對如1∶50萬土地調查空間數據涉密成果等采用依申請公開的方式公開。
如何分門別類實施“共享”?
在部內系統共享應用方面,重點加強部內系統數據共享應制度建設。對土地調查統計數據和具有固定需求的土地調查空間數據成果,建立主動推送、后備案和及時反饋的工作機制,在變更調查工作結束后按需同步推送相關單位,定期匯總通報數據提供情況;對臨時需求的,在部內網上部署運行數據共享應用部內版,滿足動態查詢檢索、下載和加工相關數據產品的需要。同時,適應移動辦公需要,以全國土地基礎數據庫為依托,開發基于移動端設備的土地基礎數據查詢分析系統。
在政府部門間數據共享應用方面,本著“先內后外、逐步推進”的工作原則,有序推進政府部門間數據共享應用工作。先期,進一步加強與農業、林業、水利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研究建立部門聯絡工作制度,在雙方協商基礎上簽訂數據共享協議,出臺管理辦法,按需要加工抽吸、離線或在線推送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待電子政務內網運行后,部署數據共享應用部委版系統平臺,實現在線申請、檢查、審核、下載的無縫銜接。后期,以滿足自然資源統一監管為抓手,進一步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商,逐步實現部門間數據的雙向共享應用。
在社會化公開方面,對于目前可脫密處理的調查成果,采用互聯網主動發布的方式向社會公眾公開。其中,1∶100萬以下土地利用縮編和圖集數據需經國家測繪主管部門進行上網地圖審核;對如1:50萬土地調查空間數據涉密成果等,先期采用依申請公開方式,向大專院校等社會公眾單位提供,后期對空間坐標脫密處理后逐步在線發布。同時開發數據共享應用公眾版系統,在部門戶網站上設立專欄和鏈接,并逐步將平臺適配到手機和PAD等移動端設備,便于公眾查詢使用。
共享應用“時間表”與“路線圖”
推進土地調查數據公開與共享,旨在現有土地調查成果數據提供應用的基礎上,依托和借助現代信息和網絡手段,建立起暢通、高效的土地調查數據共享及公開機制,實現對土地調查成果數據的主動公開、快速查詢、廣泛共享和深入應用,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政務信息公開的總體要求,切實推動國土資源管理簡政放權給合優化服務與政府職能轉變,有效實施政府信息的公開發布制度,同時進一步擴大土地調查成果數據的應用范圍,滿足國家對自然資源全要素的統一監管,以及社會公眾對土地調查數據的共享應用等現實需要。
此外,通過開展土地調查數據公開與共享應用,推進“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也可進一步提升土地調查基礎工作的技術水平,提高國土資源管理的能力。
根據相關工作安排,部初步擬定土地調查數據公開與共享應用“時間表”:
2016年11月底前,完成土地調查共享數據準備工作,土地調查成果共享應用服務平臺(社會公眾版)上線運行,土地調查成果共享應用服務平臺(部內網版)向具備條件的部內用戶提供服務;
2016年底前,在國家電子政務內網按計劃建設完成的條件下,實現土地調查成果共享應用服務平臺(部委間版)上線運行。完成移動端土地調查數據查詢分析系統研發和部署;
2017年底前,與相關部門簽訂數據共享應用協議,完善數據共享制度建設;形成集數據獲取、加工、共享為一體的常態化土地調查數據產品共享機制;
2018年,根據用戶需求,進一步升級完善土地調查成果共享應用平臺機制,形成系統完善的土地調查數據分析共享應用成果體系。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生態修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