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門口這條河誰是河長?作為全面推行“河長制”的重要環節,省、市、縣、鄉主要領導分級擔任河長的全國河湖名錄將加緊出臺。
12月13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衛生計生委、林業局十部委在京召開視頻會議,深入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8次會議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要求,部署全面推行河長制各項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的目標任務。
水利部
我國江河湖泊眾多,水系發達,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45203條,總長度達150.85萬公里;常年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2865個,湖泊水面總面積7.80萬平方公里。江河湖泊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是生態系統和國土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具有不可替代的資源功能、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水利部部長陳雷在會議上指出,全面推行河長制,是我國水治理體制和生態環境制度的重要創新,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推行河長制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涉河湖執法監管。目前已有8個省、直轄市全面推行河長制,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部分市縣或流域實行了河長制。
陳雷也指出,當前我國新老水問題交織,集中體現在河湖水域萎縮、水體質量下降、生態功能退化等方面。特別是一些地方對河湖重開發輕保護,重治標輕治本,侵占河道、圍墾湖泊、超標排污、非法采砂等現象時有發生,河湖不堪重負。解決這些問題,亟需大力推行河長制,推進河湖系統保護和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陳雷強調,全面推行河長制需要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總河長;省級負責同志擔任本行政區域內主要河湖的河長;各河湖所在市、縣、鄉均分級分段設立河長,由同級負責同志擔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河長是本行政區域河湖管理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對河湖管理保護負總責;其他各級河長是相應河湖管理保護的直接責任人,對相應河湖管理保護分級分段負責。
住房城鄉建設部倪虹副部長在全國視頻會議上要求,在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工作中要認真貫徹落實此次新出臺的指導意見。
倪虹副部長指出,全面推行河長制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對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具有重要作用。浙江等地通過建立“河長制”狠抓責任落實,有效治理了城市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很有借鑒意義。
倪虹副部長強調,國務院“水十條”明確要求,到2017年底,36個重點城市(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到2020年底,地級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這將是河長上任后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倪虹副部長要求,水體黑臭,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必須系統治理、綜合施策。各地要加大力度,以貫徹落實河長制為契機,做到“五個到位”。
一是思想認識要到位。對身邊的黑臭水體,人民群眾感受直接、反映強烈,最有發言權。各地要高度重視,扎實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是領導責任要到位。中央明確要求建立四級河長體系,由同級負責同志擔任“河長”,形成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黑臭水體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各級領導和“河長”真正負起責任,這項任務才能完成好。
三是治理規劃要到位。要“一河一策”做好綜合治理規劃,把前期工作做扎實。住房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四部門出臺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提出了“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的技術路線和“排查、規劃、治理、驗收、保持”的工作要求,各地要抓好落實。
四是資金保障要到位。治理黑臭水體,是改善城市環境、提升人民福祉的一項重要工作,政府責無旁貸,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同時,要按照市場規律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積極爭取社會資本參與和金融支持,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五是監督整改要到位。要積極引入公眾參與,加強對河長的考核。創新獎懲機制,對任務完成好的,要獎勵;對工作開展不力的,要有懲戒措施。2017年,將選擇部分黑臭水體掛牌督辦,強化督導,確保順利完成任務。
新聞鏈接
截至目前,全國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已有220個城市排查確認黑臭水體2026個。
另外,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環境保護部,開通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信息報送系統,要求各地及時報送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定期進行通報。
目前已建立了公眾監督平臺,群眾可以通過手機APP直接在線舉報黑臭水體,該APP名稱為“黑臭水體公眾監督平臺”。
(本文轉自中國建設報)
來源:劉喆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產業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