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極星節能環保網
【導讀】奉向東博士是中國“千人計劃”專家,美國陶瓷學會院士(2000年至今)、化學博士、工程管理碩士,2014年度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人才)獲得者,擁有20項美國發明專利和15項中國發明,正帶領優秀創新人才團隊致力于環保科技成果轉化。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與奉向東博士暢談了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的一些看法。
2015年2月13日,國家千人計劃的著名材料科學家奉向東博士做客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談了他對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的一些看法 。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根據去年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全國土壤污染超標率為16.1%,在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的同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更加堪憂。您作為這方面的專家如何看待這種局面?
奉向東博士:我國的土壤污染確實相當嚴重。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觀。我在美國呆了30年,在我看來現在中國的現代化程度比美國要高,但是環境問題不容樂觀。例如,我們一些地方種植的大米中含有“鎘”,蔬菜、肉類等也不同程度的含有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物,一些地區的地下水、水庫、江河流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環境的治理、土壤的治理已經刻不容緩。盡管發達國家都經歷過這個階段,但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更加關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引發的環保問題。作為從海外歸來的技術人員,我認為土壤環境必須要治理,而且要盡快治理,一刻不能耽誤地治理。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雖然我們現在的土壤污染形勢已經很嚴峻,但與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土壤污染防治可謂“雷聲大、雨點小”,您認為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么? 或者說,制約我們土壤修復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奉向東博士:我覺得有兩個方面:一是土壤污染誰來治理,這個還不是很清楚。在美國,就是“誰污染 誰治理”,這點非常明確。現在在我國,基本上這些問題都丟給政府,政府背的包袱非常大。
二是土壤修復的技術現在還不成熟,不太具備獨立運行土壤修復的能力。希望多多借鑒歐美國家一些成功經驗,先從污染源頭上下功夫治理,做到先治病后調理,防止邊治理邊污染。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目前土壤修復商業模式上,有大多采用“先修復,再出讓”模式,修復資金來源于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有人認為這種商業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的健康發展? 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在商業模式這塊,國外是怎么做的,我們是否有可以借鑒的地方?
奉向東博士:剛才我講到的在美國,是采用“誰污染 誰治理”的模式。企業排污如果不自行治理,會遭受巨額罰款。同時美國環保署設有很大的一個環保治理基金來組織治理。美國的罰款是真正意義上的罰款,相比美國,我國的執行力度還是小很多,污染企業違法成本太低。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除商業模式外,我們的標準體系及法律法規等方面體系是否已相對完善?您對此有何建議?
奉向東博士:一是土壤修復的周期比較長,二是國家在土壤修復上標準的制定實際上遠遠高于現在土壤修復技術所能達到的效果。其中涉及到很多細節的問題:比如在治理過程中,空氣污染物掉在了正在修復的土壤上,又會造成二次污染;用污染的水源澆地,也造成污染;技術的瓶頸在那里。現在只有一些綜合式的治理模式,或是一些定向性的治理模式。比如農田的治理,從農作物的食品安全上的角度考慮,比如我種一茬農作物,對比之前重金屬的含量減少了,達到標準了,用這個附加值做回報。土壤治理是個系統工程,要放到生態系統內綜合考慮,一是要認真分析成因因素;二要確定阻斷再污染源;三才是用科學的方法做生態治理與生態修復。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近幾年涌現出上千家土壤修復公司,全國呈現出“群狼亂舞”的局面。想要做好土壤修復這件事,參與其中的企業該具備那些實力?
奉向東博士:對于土壤修復產業,國家也在做一些探索:怎么修復?如何修復?從政府成面,技術成面現在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也沒有什么真正的技術。一方面國家規定土壤修復企業要有資質,國家要主動的組織示范工程。比如各個企業的技術,放在同一片污染土地上實驗,然后由國家技術人員統一檢測、綜合評價,確定什么樣的技術比較好,再做推廣示范工程,這樣做才能體現出公平、公正、陽光透明。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目前主流的土壤修復技術有哪些?您認為土壤修復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奉向東博士:土壤治理方法大致分為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最簡單地說物理方法一般是通過加熱,使有害物質揮發;還有過濾,把有害的物質過濾掉;化學方法是通過化學淋洗,把土壤吸附的那些重金屬淋洗出來或固化;生物法主要是通過微生物轉化吸收。
土壤修復有很多技術可以治理,主要是看這個技術是否滿足以下三點:易操作性、經濟性、是否會對土壤造成破壞,森美思技術就可以達到這三方面的要求。我們有這樣一個項目:一個水庫被化工廠污染,這個水庫澆灌的這一個區的農田。用森美思技術首先可以把水庫里的重金屬治理干凈,水庫治理干凈以后,水庫的水可以澆灌農田,把農田中的重金屬可以帶出來,我們把農田里排出來的水放到池子里面,通過我們森美思的機器,可以把重金屬完全的吸附干凈,這干凈的水又可以打回去到農田里面,再經過多次土壤翻耕,水就會把重金屬帶出來,這樣來回的循環幾遍,就可以把農田中的重金屬完全吸附出來,被吸附的重金屬又可以提取出來,交給專業工廠做廢物再生利用,運營成本大大降低。
現在土壤修復采用比較多的是就地修復、就地固化。也有三個標準:一個是要有物理穩定性,就是說這些被固化的重金屬,不應該在隨水漂流;二要有化學穩定性,通過處理沉淀下來的氫氧化物不應該隨著土壤酸度的改變而改變;三是生物穩定性,有很多微生物把汞等重金屬當成一種食物吃,吃進去以后再拉出來變成甲基汞。日本八十年代大面積的汞中毒,就是甲基汞的中毒。那些汞通過細菌的作用以后,排泄出來的甲基汞,隨水漂流,活性更高,比普通的汞離子毒性高千倍。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中國的環保之路還很漫長,環保事業不是一兩個人能夠完成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像奉博士一樣把先進技術帶回國內,進一步中國化,為祖國的環保事業做出貢獻!
奉向東:美籍華裔,中國“千人計劃”專家,美國陶瓷學會院士(2000年至今)、化學博士、工程管理碩士,2014年度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人才),格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擁有20項美國發明專利和15項中國發明,正帶領優秀創新人才團隊致力于環保科技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