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國務院于2016年2月4日、2月5日及2017年2月5日相繼發布《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為鋼鐵、煤炭行業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提出相關意見,明確提出盤活土地資源的新措施。
總體目標明確,盤活土地緩解去產能沖擊?!蛾P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在近年來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蛾P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在近年來淘汰落后煤炭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兩份意見都提出將盤活土地資源:“產能退出后的劃撥用地,可以依法轉讓或由地方政府收回,地方政府收回原劃撥土地使用權后的土地出讓收入,可按規定通過預算安排支付產能退出企業職工安置費用,能夠有效緩解去產能帶來的沖擊。”依照國家去產能目標,后續去產能仍會加大地方收入縮水壓力,加之安置費用支出和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龐大,政府有動力盤活土地資產,減緩去產能負效應。
鋼鐵去產能新增1150億土壤修復先導市場空間。意見提出的5年壓縮粗鋼產量1億-1.5億噸,依據典型鋼廠的年產量和占地面積可計算出每萬噸生產能力需要0.005平方千米土地,土壤修復價格在1000元/平方米左右,我們按照修復深度1米計算,合1000元/平方米。我國鋼鐵產能集中在環渤海以及中部地區,城市型布局明顯,據統計,我國75家重點鋼鐵企業有18家建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有34家建在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城市型布局的特點使得鋼鐵去產能盤活的有效土地資源較多,以1.5億噸去產能,對應10%產量的鋼鐵廠搬遷(8億噸產量)計算,對應產生的土壤修復市場空間可達1150億元,未來5年年均市場空間達到230億元。目前,2016年鋼鐵去產能10月底已提前完成國家4500萬噸的目標,全年去產能約9000萬噸。當前中央仍高度重視,2017年中頻爐產能有望在上半年出清。河北鋼鐵項目已經逐步開始搬遷、關停,新疆也將停止對鋼鐵企業財政補貼,鋼鐵去產能正在穩步推進,工業污染場地土壤修復市場空間也在被逐漸打開。
煤炭去產能新增220億元礦區土壤修復市場。《意見》提出用3-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未來退出市場煤礦以小煤礦為主,典型煤礦單位生產能力所需占地面積為0.07平方千米/萬噸,根據典型礦區土壤修復案例計算出礦區土地修復成本約為640元/平方米。礦區土壤修復存量市場雖大,但煤礦依資源分布的特征使之一般遠離城市,在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場機制時,資金來源主要靠中央撥款,有效市場仍待觀察。假設有效市場比例按照0.5%計算,未來3-5年市場空間將達到221億元,年均市場空間約74億元。此外,以京津冀為首的全國多地頒布禁煤令,區域內高能耗燃煤企業將面臨技改與廠房搬遷的抉擇,位于城區或近城區的場地有較高修復改造價值,土壤修復會再添增量市場。
耕地占補平衡權利下放省內,打通萬億存量污染耕地修復盈利模式。目前全國18億農田超過3億畝耕地污染普查結果超標,其中5000萬畝污染情況為中到重度。保守計算按照30元/平方米(2萬元/畝)修復成本計算,農田修復市場1萬億。耕地靠1000元/畝的自身產出不足以覆蓋修復成本,缺乏資金來源,當前新模式通過三四線城市產生的耕地指標,為一二線城市提供耕地轉成建設用地建商品房,將耕地修復成本轉嫁至房價,解決了過去耕地修復只能靠政府出錢缺乏盈利模式的問題,將會極大提升耕地修復市場放開速度。
原標題:工業污染場地土壤修復市場空間逐漸打開
來源:中國投資咨詢網 土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