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修復網
6月9日,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和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復熱點技術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下設熱點會議之一,論壇匯聚了中、法、日三國環境修復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從業者代表,共同問診水土污染。
本次論壇主要圍繞我國環境修復行業面臨的政策、市場新變化,探討環境修復熱點技術的應用前景和發展方向。積極引導國內行業技術進步,凝聚智慧、解決問題、激發創新,充分發揮我國環境修復產業的后發優勢,加快先進環境修復技術的學習和儲備,提高我國環境修復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
隨著新《環保法》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先后發布實施,備受關注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呼之欲出,我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成為繼大氣之后的第二大環保戰場。我國土壤及地下水治理現狀如何?發達國家目前有哪些技術創新?環境修復為何不能“拿來主義”?什么樣的修復技術更適合中國國情?
會上,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韓偉發表了致辭,他指出:技術的發展是支撐產業發展的保障基礎,新常態下,技術創新是行業從業者需要承擔的責任,正值總結十二五進入十三五之際,這個論壇的召開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對環保產業更是里程碑的一年,1月新《國家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 4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最晚將于明年發布,環保產業政策紅利充分釋放,產業需求和規模將雙雙快速增長。
會議由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環保產業協會重金屬治理與土壤修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陽生主持。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土壤地下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廣賀、法國場地修復企業聯盟技術與創新總監Veronique CROZE分別從中法環境修復產業發展的高度,分析了國內外環境修復技術的創新趨勢;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劉菲、日本藤田株式會社王寧博士、威立雅環境中國公司總監白禮培、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馬駿分別從實踐角度討論了PRB反應墻技術、原位加熱技術、原位化學還原技術以及其他綠色可持續修復技術的應用。
與會者認為,在產業層面,我國環境保護立法進程明顯加快,政策組合紅利將強力驅動修復產業加速成長,國內修復市場潛力巨大。近年來我國環境修復企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加劇了產業競爭和優勝略汰的過程。在技術層面,我國多年的修復工程實踐表明,安全、實用、高效、低廉的修復新技術,特別是能適用于多種污染物混合污染的綜合修復技術、土壤/地下水一體化修復技術、多技術聯合的原位修復技術、綜合集成的工程修復技術等,將會成為我國環境修復技術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