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遂寧市委“強化規劃引領”的要求,遂寧市規劃局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開展了《遂寧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簡稱《規劃》)的編制。經過半年多的緊張工作,《規劃》于2015年12月21日通過了由多位全國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審;12月23日,《規劃》成果通過市規委會審查;12月29日,中國城市規劃網、中國城鄉規劃網同時發布消息稱,《遂寧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成為國內首部出臺的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為遂寧市全面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從試點走向示范提供了專業技術和科學理論支撐。
《規劃》研究范圍為遂寧城市規劃區范圍,總面積1317平方公里。《規劃》立足遂寧地方特點與市情特征,提出以“國家海綿城市典范”為總目標,將遂寧建成全國三大示范:一是淺丘平壩地區的內澇防治示范,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實現“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澇”;二是老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示范,堅持水陸統籌、多管齊下,實現“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三是濱江水生態文化示范,堅持生態優先、文化彰顯,建設“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和“西部水都”。
《規劃》提出多層次的海綿規劃策略,統籌“大海綿”與“小海綿”建設。保護山水田林湖格局,強化城市開發邊界管控;梳理水系濕地,嚴格劃定藍線綠線,保護水生態;改造城市河道岸線、治理水體污染,修復水環境;識別城市洼地,全面開展內澇點和內澇風險區防治,確保水安全;適度推進水資源的回收利用,節約水資源;突出遂寧的水景觀特色,利用城區近30平方公里的江面和遍布的河湖水系,提升城市濱水空間品質,弘揚水文化。全面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2015年試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規劃》明確了海綿城市規劃的實施和管控措施。規劃編制方面,完善城市總規,修編城市水系、排水防澇、道路交通、綠地系統等專項規劃;啟動控規維護,在綠地、道路、豎向、市政等專業中增加海綿城市內容,并在圖則中增加海綿控制指標;在修建性詳細規劃、建筑設計方案以及施工圖的編制中全面納入海綿城市內容。規劃管理方面,制定《遂寧市海綿城市規劃管理實施細則》,將海綿城市納入“一書兩證”管理,并融入到項目立項、土地劃撥或出讓、開工建設、工程驗收等環節中。
鏈接:
四川《遂寧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解讀
來源:遂寧晚報 作者:王維
2015年4月,四川遂寧市成功申報成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之一,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城市。日前,作為國內首部海綿城市專項規劃——《遂寧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下稱《規劃》)正式通過專家組評審和市規委會審查。《規劃》將如何引領遂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實踐?《規劃》有何新亮點、新要求?記者專訪了市規劃局高級規劃主管金欣。
做好山水文章讓遂寧成為全國丘區示范
《規劃》摘要:建設全國海綿城市典范——淺丘平壩地區內澇防治示范、老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示范、濱江水生態文化示范。為系統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確定了遂寧市海綿城市建設的分項目標及24項指標,五項分項目標具體表述為:水生態全面恢復、水環境顯著改善、水資源適度利用、水安全充分保障、制度建設完備。
金欣:與其他城市相比,我們的海綿城市建設有自己的亮點和特色。針對遂寧自身特征和具體要解決的問題,《規劃》提出,以“國家海綿城市典范”為總目標,將遂寧建成全國三大示范:一是建成淺丘平壩地區的內澇防治示范,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實現“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澇”。四川各大城市普遍處于丘陵地區,受內澇災害影響居多,打造這樣的示范,對四川和整個丘陵地區都有很大的推廣價值和長遠意義。二是建成老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示范,堅持水陸統籌、多管齊下,實現“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老城區的水環境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一個部門或者一個工程是解決不了的,需要下大力氣綜合治理。這樣的問題和難題在其他城市也具有普遍性,打造這樣的示范很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是濱江水生態文化示范,堅持生態優先、文化彰顯,建設“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和“西部水都”。這就是憑借遂寧的江、河、湖、濕地等資源和地形地貌特點,打造城市的山水景觀特色,做好這篇“山水文章”。
綜合治理洼地有效解決城市內澇
《規劃》摘要:以中心城區內洼地識別成果為基礎,根據洼地是否有水面,以及其與現狀建成區的關系,對城鎮開發邊界內的洼地進行分類,確定了三類洼地。在城市規劃中,建設用地的選擇通常要避開洼地,以減少開發建設時的挖填方成本、降低內澇風險。在城鎮開發邊界內,根據識別出洼地類型(是否有水面)和分布(是否在現狀建成區)情況,提出了分類保護策略。
金欣:國家主推海綿城市建設,旨在解決全國性的、大范圍的城市內澇問題。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全國范圍內有60%的城市都有內澇問題,南方城市特別突出。對靠近江河湖泊的遂寧來說,解決城市內澇和水污染是核心問題。中心城區識別篩查了I類洼地(有水面洼地)13處,面積合計370公頃,此類洼地現狀多為湖泊、坑塘、濕地,水面較大,周邊生態環境普遍較好,如廣德寺臥龍山公園內的青龍湖、物流港內的陡坡子水庫;II類洼地(無水面洼地、建成區外)10處,面積合計290公頃,此類洼地地勢相對周邊較低,排水條件較差,汛期易形成積水,是區域重要的雨洪蓄滯空間;III類洼地(無水面洼地、建成區內)11處,面積合計200公頃,此類洼地在城市內部,地勢較低,是城市內澇易發區,如船山區馬房街片區、川中大市場片區等。
首先識別出中心城區建成區的洼地和新建成區的內澇風險區,然后采取措施綜合治理。一是源頭治理。海綿城市建設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減少源頭排出的水,比如正在建設的蓄水池和鋪設吸水地磚等,目的就是減少和減緩源頭排出的水量,使水流就地凈化。這里有一個重要指標是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和峰值徑流控制率,通過這兩個指標達到“小雨不濕鞋、暴雨不內澇”的目的。第二個措施是過程控制。通過措施讓水流有組織地流動,延緩流動的范圍和時間,重點調節水流的時間和空間關系,達到過程控制的目的。最后的環節就是末端處理,包括雨污分流、污水處理、循環利用等。
多規緊密銜接力避基礎設施重復建設
《規劃》摘要:總體規劃負責頂層設計,提出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目標、路徑和原則;專項規劃展開具體研究,在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下,構建新型的水系、綠地、道路和排水防澇建設體系;詳細規劃負責具體落實上位規劃要求,將控制指標分解至宗地、道路,將具體建設內容落實到地塊。
金欣:海綿城市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點多、面大,影響深遠。所以,《規劃》以城市總規為指引,緊密銜接已有的多項規劃編制,使《規劃》之間不矛盾,城市基礎設施不重復。其中,在水系規劃方面,遂寧市已編制完成的水系相關規劃主要包括《遂寧西部水都水系規劃》和《遂寧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本規劃在此基礎上對水系規劃進行了完善。《遂寧西部水都水系規劃》形成了中心城區“一江三河七湖”水系框架,確定了水面聯通拓展及補水方案。本次規劃在該規劃的水系構架基礎上,形成了三級水系空間管控方案,提出了洼地改造為濕地或水體方案。《遂寧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市域為范圍,主要從水資源和水安全的角度提出了相關目標、策略和重點工程。本次規劃在此基礎上,強化了大海綿的構建內容,完善了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方案。
另外,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專門引進社會資本采取PPP模式推進建設工程。這種模式要求,政府和社會力量合作,不僅是建設,還包括管理、維護和監測等工作,長期長遠對工程負責。
來源:遂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