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隨著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委書記李紹文的宣布,牟定縣渝滇化工廠歷史遺留鉻渣場污染土壤修復治理工程正式開工。加上去年底破土的陸良縣歷史堆存渣場污染土壤修復工程,云南省目前經排查已知的兩個大型鉻污染場地土壤污染修復均進入實施階段。這或許標志著我國全面啟動歷史遺留鉻渣污染場地修復。
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書鵬介紹,近年來,中央財政資金加大了對歷史遺留鉻渣污染場地修復的支持力度。除云南這兩個項目以外,北京建工修復承接的歷史遺留鉻渣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復項目還有青海海北某六價鉻污染場地修復項目、濟南某鉻鹽廠修復中試、長沙鉻鹽廠修復中試。公司針對鉻污染場地的治理,研究摸索出一系列高效可靠的修復方法,根據不同情況可采用土壤異位生物化學還原穩定化、土壤洗脫、土壤及地下水原位生物化學還原、地下水抽出處理、可滲透性反應墻等單一技術或組合工藝實現修復目標。
此外,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韓慶壩鉻渣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復治理工程、山東青島紅星化工廠鉻渣污染項目也正在或即將進入實施階段。
六價鉻具有較強的致癌和致突變特性,是國際公認的47種最危險的廢物之一,在環境中溶解性和遷移性強、毒性等級為極毒,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危害很大。我國的鉻鹽廠、電鍍、鞣革等企業以及鉻渣堆放場地構成了鉻污染場地的主要部分。
為消除鉻渣污染隱患,2005年10月,國家發改委會同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出臺了《鉻渣污染綜合整治方案》。國務院領導多次對鉻渣治理做出過重要批示,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巡視員趙鵬高在2009年10月表示,2005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了歷史遺留鉻渣的治理。環境保護部通過預警、現場督辦、配合國辦督查調研等措施加大鉻渣整治力度。
2012年,全國歷史遺留鉻渣基本處理完畢。溫家寶總理就此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繼續加大鉻渣污染整治工作力度。環境保護部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鉻渣污染場地以及新產生鉻渣的治理工作。
我國尚有因鉻渣形成的超過60個大型污染場地,大部分尚未開展修復,對健康和生態環境構成很大威脅。而鉻渣污染場地修復相關的程序、標準、技術等也亟待通過更多的實踐和研究去探索建立。
北京建工修復云南分公司負責人楊遠強表示,云南兩個歷史遺留鉻渣場污染土壤修復治理工程的實施,不僅能消除鉻污染對當地所造成的健康和環境風險,造福百姓,也期能為我國鉻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體系的建設提供較為成熟的借鑒和參考。
近年來,我國鉻污染場地的污染調查、風險評估、土壤地下水修復治理技術研究和工程示范等工作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專項、國家重金屬專項、科技部863重點項目等課題的支持。近期一批修復項目的啟動則顯示出我國鉻污染場地土壤地下水調查修復進入了更為實質性的階段。
預計,鉻污染場地修復試點示范將會是“十三五”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中的重點之一。可以預期,“土十條”也會就此做出重大部署。
來源:中國環境修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