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五周年。近年來,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決策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前進的道路,我國土壤修復事業正在經歷跨越式發展。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新部署,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布局。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
2013年5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人民群眾對環境問題高度關注。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
2013年9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和修復效益。堅持使用資源付費和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占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穩定和擴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范圍,調整嚴重污染和地下水嚴重超采區耕地用途,有序實現耕地、河湖休養生息。建立有效調節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價機制,提高工業用地價格。
2014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屆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高度關注生態文明建設,建議盡快出臺《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重大修復示范工程等。
2014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委員長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提到,今年工作重點包括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情況專題調研,督促解決環境突出問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2014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黨組副書記張高麗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加快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節能降耗,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抓好大氣、水及土壤等污染治理工作。
201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達沃斯論壇時表示,對中國來說,最突出的問題是水、大氣和土壤污染,它直接關系到人們每天的生活,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健康,也關系到食品安全。所以中國政府必須負起責任,向這幾個重要領域的污染進行宣戰。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提到,到2020年,我國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推進污染防治。按照以人為本、防治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原則,建立以保障人體健康為核心、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防控環境風險為基線的環境管理體系,健全跨區域污染防治協調機制,加快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制定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優先保護耕地土壤環境,強化工業污染場地治理,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調整嚴重污染和地下水嚴重超采地區的耕地用途,推進長株潭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將美麗中國寫入五年規劃,顯示出國家層面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十三五期間主要目標包括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實行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要堅決向污染宣戰并鐵腕治理,以改善大氣、水、土壤環境為重點,對生態環境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徹底整改,實施土壤修復工程,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嚴格環境風險管控,同時統籌把握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黨組副書記張高麗在北京出席國合會2015年年會開幕式并講話中提到,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堅持城鄉環境治理并重,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屆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作工作報告時指出,對2016年的土地資源保護利用和土壤污染防治等重要問題,要深入研究論證,提出對策建議。
2016年3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的審議時,在聽取相關人大代表關于農田土壤鎘污染修復的匯報后,詳細詢問了相關耕地修復技術的特點、成本和治理周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黨組副書記張高麗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表示,要補短板,擴大有效供給。大力培育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繼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我們已經出臺了防治大氣污染十條,又出臺了防治水污染十條,今年要出臺土壤污染防治計劃,這就是關系民計民生的大事,為子孫后代,我們要吸上新鮮的空氣,我們要喝上干凈的水,我們要吃上安心的糧食和食品,這就是我們十三五非常重視的事。
201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土十條》。根據會議精神和領導同志重要指示要求,《土十條》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2016年5月31日,國務院正式向社會公開《土十條》全文。
201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撰文寫到,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這是我們黨又一次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深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并強調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快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水、土壤、大氣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生態脆弱河湖和地區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加大治理重金屬污染和土壤污染的力度。
201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提到,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這是治本之策,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指出,要守住生態環境底線,在大氣、水、土壤等關鍵領域加大治理力度,標本兼治、源頭治理,綜合監管、嚴格執法。
來源:中國環境修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