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海綿城市是構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城市的重要理念和方向,是實現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和載體。因此在今年這樣一個多澇之年,尤其是在8月雨季時節,各相關省市積極出臺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政策,提高城市排水防澇標準,解決“城市看海”問題。
今年進入雨季以來,全國各地城市內澇情況比較突出,相關省市也積極出臺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政策,提高城市排水防澇標準,解決“城市看海”問題……
遼寧《大連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方案》
從城市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水生態修復、水災害防治等方面出發,結合道路、綠地、水等相關專項規劃,編制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規劃中應分解總體目標,并以具體指標的測算為依據,明確建筑與小區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面積、藍線劃定與保護等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內容,確定總體布局、經濟合理的技術措施以及建設任務、投資估算、項目安排進度等。
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審批通過后,相關指標和要求可作為規劃許可、環評和項目建設的重要依據,保持雨水徑流特征在城市開發建設前后大體一致。在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環節,要將海綿城市相關規范作為審查依據;在建設單位提交備案的市政工程竣工驗收報告中,應當寫明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的落實情況。
陜西《西安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近期目標(2016—2018年):2016年,選取高新區、常寧新區、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和洪慶新城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積累經驗,探索政策。2017年,各區選取各自試點項目,重點選擇有條件的住宅小區和綠地廣場、市政道路、城市水系等城市公建項目開展試點工程建設。2018年末,試點區域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0%;城市內河防洪標準達到自排50年一遇、抽排雨洪同期20年一遇;城市防洪標準達到200年一遇。2018年年底,海綿城市建設在全市全面展開。
中遠期目標(2019年起):建立一套源頭控制、過程管理、末端治理的海綿城市建設管理體系(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驗收、運行維護及考核評估)。新建項目的海綿性審查率達到100%。
山西《長治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實施方案》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是海綿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要統籌住建、規劃、發改、財政、園林、水利、環保等職能部門系統研究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政策和技術指南,全面深入了解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要求,加大對全社會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的宣傳力度,夯實海綿城市建設的思想基礎。要安排相關部門全面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排查摸底工作,按照工作目標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掌握本地海綿城市建設需求和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和工作差距,制定實施工作方案。
經批準的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是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管理的依據,規劃確定的內容要確保得到嚴格執行。要增強海綿城市建設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張網”。要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統籌實施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科學合理安排工程建設時序。城市新開工建設項目均應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落實到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施工許可、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與監理、竣工驗收以及檔案移交等環節中。不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和技術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得組織竣工驗收。
江蘇《南京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加快編制《南京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南京市海綿城市建設五年行動計劃》。修編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水系統、園林綠地系統、道路交通系統等相關專項規劃時,要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目標、指標要求。各建設主體應同步做好海綿城市項目儲備,編制海綿城市年度實施計劃。
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在規劃審批、初步設計和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等環節嚴格審查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指標的落實情況。工程竣工驗收報告中,應寫明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的實施情況,提交備案機關。各相關部門研究出臺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土地、規劃、建設、水務、財政、環保、交通、綠化等領域配套管理機制和政策措施,為項目規劃建設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以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理念為引領,以工作機制和建設模式創新為突破,以“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為原則,以環城生態區海綿綜合體工程、水系保護和修復工程、海綿型小區建設工程、海綿型綠地工程和海綿型道路與廣場工程等五大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在市域范圍內新建項目全部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實施,已建成項目結合“四改六治理”等工作因地制宜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實施。
在建設工程立項、可研、選址、用地、初設、施工、監理和竣工等環節,將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作為重點審查內容;將海綿城市建設成本納入工程建設項目預算成本;將海綿城市建設設施納入施工監理范圍;工程竣工驗收報告中,應當寫明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工程措施的落實情況,報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應按照相關規定辦理竣工移交手續,落實管理責任主體,明確管理職責。
《黑龍江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以提升城鎮防洪排澇能力、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總體目標,最大限度地減少城鎮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城鎮在“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方面取得成效。市級以上城市和縣級城市分別在2016年和2017年底前編制完成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以及三年項目滾動規劃及年度建設計劃,分階段有序組織實施。到2020年,各市縣城鎮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鎮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
各市、縣要按照《指導意見》、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和《黑龍江省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技術指引》要求,加大科學論證力度,科學合理確定海綿城市建設的具體指標、實施策略和重點實施區域,抓緊編制海綿城市專項規劃。
專項規劃應委托有資質和經驗的單位編制完成,并由同級政府批準實施。編制城鄉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以及道路、綠地、水系、排水防澇等相關專項規劃,要把海綿城市建設有關要求和內容納入其中,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剛性控制指標,使海綿城市規劃與相關專項規劃相互協調與銜接。劃定城市“藍線”和“綠線”時,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空間格局,將城市規劃區中的河流、湖泊、溝渠、濕地和綠地、林地等水生態敏感區納入禁建區和限建區范圍。要建立區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明確區域排放總量,不得違規超排,切實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剛性指標落實到具體地塊。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中國水工業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