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在《鼓勵進口服務目錄》(2016年第47號)中,把“污染地塊土壤治理與修復(限定原位修復法)的咨詢和實施服務”納入。
國內需求
我國土壤修復產業正處在由房地產開發驅動向政策法規驅動轉變的時期,但目前仍以房地產開發驅動為主。為了適應“時間緊”的現實,目前挖走并異位修復是最普遍的做法。房地產開發場地并不排斥原位修復,但是異位修復時間短、高效,不確定性造成的遺留問題很少,成本效益比也有競爭力。
節選于英國土壤修復產業報告
我國的工程能力超強,擅長異位修復。國外少見的上百萬方污染土挖掘和修復在國內很常見。
需要指出的是,在修復過程中氣味控制方面,原位修復相比異位修復更具優勢。不過,這主要體現在少量有機物污染特別嚴重的場地。從近年來幾個有代表性的項目來看,此類場地不適宜修復并開發房地產。
國外優勢
5年前,國外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程序上,也就是他們通常提及的全過程咨詢。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和項目實踐的增多,特別是2014年環境保護部發布《污染場地環境保護系列技術導則》以后,國外的這一優勢基本喪失殆盡。當然,由于行業發展時間長、遇到的問題多、經驗豐富,國外在一些特定技術、裝備和精細化方面仍然較國內有一定先發優勢。
產業發展
目前,國內一些從業單位在實踐中已經或正在逐步掌握土壤氣抽提、生物通風、原位注入氧化還原等相關工程技術和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由房地產開發驅動的土壤修復項目中,原位加熱技術正逐漸成為一種補充。
來源:中國環境修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