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京師自來水廠(內含大量珍貴老照片)
因火得水
在飲用自來水之前,北京城區的居民習慣上都自己挖掘土井,取用淺層的地下水以供日常生活之用。
到1885年,北京內外城已有土井共1245眼,但水質多數咸苦,不宜飲用。不過,饒有趣味的是,京城得以興修自來水工程,竟是緣于一次起火。
據說,當年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召見袁世凱的時候,正好趕上一個小太監來報,說某個地方發生了火災,惹得慈禧太后非常惱怒,便向袁世凱詢問防火的良策,袁世凱答曰:以自來水對。不到10天,奏折被批準。那該找誰掌舵自來水廠呢?
水廠的董事長是何許人也?
1908年3月18日,農、工、商部大臣溥、熙彥、楊士琦上奏“請辦京師自來水一事”后,由周學熙掌舵的京師自來水公司終于在1910年3月得以創建并竣工供水。
周學熙
周學熙(1866-1947) 安徽建德人,洋務運動重要人物周馥之子,民國初期地方財政、實業界的代表人物。1866年出生于當地一戶官宦家庭。
周馥
其父周馥當年為李鴻章的幕僚并深受倚重,1900年被清廷擢升為封疆大臣——署理直隸總督。
周學熙受其父影響頗深,8歲時隨父宦居天津,約三十年間參與執行北洋大臣治區的“新政”,諸如興辦海軍、設立天津機器局、籌辦開平煤礦等等,歷任通永道、天津道、長蘆鹽運使,后擢升直隸按察史。
42歲正是干實事兒的年紀,接到圣旨,周學熙立刻奉旨進京。想想該怎組建水廠吧!
如何融資—靠股份?
由于國庫空虛,創辦公司又需資浩大,所以公司採用了當時少有的方式——發行股票.股本總額300萬元, 專招華股,由于采用了許多靈活優惠政策,如交股金在先者10股送1股等,故資金迅速到位,京師自來水廠1908年即 投入建設,1910年便完工投廠。這就是世人所說的"一場火"引發一張"股票", 一張"股票"引出一段“故事”的由來。 京師自來水有限公司就是當今北京自來水廠的前身。因此該股票收藏意義也就顯而易見。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股份制企業之一。
如何運營—靠水價?
1910年3月20日京師自來水公司開始供水,北京城從此有了自來水。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創建初期的主要供水方式是集中式供水,即在街巷安裝公用水龍頭,由水夫看管,居民購買水票,憑票挑水。無力挑水的居民則雇傭水夫送水。
北京自來水廠創辦之初僅有一名化驗人員,其職責是“每日分早中晚三次化驗其成分清濁,巡視水池,預防污穢”。1934年,水廠才建立起了化驗室,1935年開始細菌檢驗,到1936年,水質化驗項目已達到12項。
從1908年至1949年,經歷了晚清、北洋、日偽統治和國民政府等時期,北京供水事業一直慘淡經營、艱難發展,尤其在1945年前后,由于配水管線系統亟待改造,距離水廠較遠的地方經常無水可用,再加上物價飛漲,水價漲到每噸1000多元錢,喝自來水成了富人們的專利。至1949年北京僅一座水廠,供水能力5萬立方米,自來水管線長度367公里。市區內自來水普及率不到3成。
如何供水?
先選水源地——周學熙“幾經履勘審慎,始克測定孫河三水異常甘美,且源泉不竭,最為適用”。于是,京東北20公里外(當時大興縣境內,現為北京順義區與朝陽區交界處)的孫河(今溫榆河)被確定為京師自來水水源。孫河水來源于北山沙河和西山的清河,二河交匯于昌平區境內清河營,然后流向北京東南,入通州北運河。自清河營至北運河一段,即為孫河。由于該河從地勢高處的西北向地勢低處的東南滾滾而來,雖夏季時有山洪暴發,夾帶大量泥沙,但在春、秋、冬季水質清潔,頗宜飲用,且距東直門僅二十多公里。
定處理工藝
京師自來水廠有一造型獨特的圓頂大亭子,這便是來水亭。城西的孫河水被牽引至此,經漂白粉消毒后送入東直門水廠的清水池內,再經過54米高水塔的壓力,通過自來水管線,輸送到用戶的家中。
鋪設管道興建水廠,水廠建在東直門,廠區建水塔,敷設大小鋼管370余里,各街道設水龍頭320余個,安裝水表,按用水量收費。其管網口徑為東大西小,管網布局為東密西疏的枝狀結構,因此,京城西南地區長期水壓過低而導致嚴重缺水。此后管網雖有所擴充,但發展仍很緩慢。
在當時封閉落后的中國,供水設備、器材統統只能采購自德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東直門自來水廠水塔是北京的第一座水塔,由德國設計師建造。其精美的設計和宏偉的造型是北京東部一道靚麗的風景。有人說它的美麗可以堪比法蘭西的艾佛爾鐵塔!
在球墨鑄鐵管沒有問世之前,自來水行業大都使用鋼管、鍍鋅管和鑄鐵管。在北京自來水博物館里,至今展示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京師自來水公司使用過的由德國生產的鑄鐵管。據專家分析,這根管子柔韌性等尚屬良好。
如何營銷?
京師自來水公司成立不久,就積極進行企業宣傳與推廣,大家看看這份京師自來水公司早期白話文廣告,是不是有種時空穿越的感覺?
照印單張四萬張。(隨愛國報散一次,再于二十日后派聽差在前門后門東華門西華門各門洞內普散)
水廠建成后,皇宮里的達官顯宦并不敢喝自來水,而是仍舊喝御用的玉泉山水,因為怕“洋胰子水”里被洋人下毒。
皇家人是這么想,老百姓不免也有疑慮。售水初期,全市共安裝480個水龍頭。可是,望著泛著白水泡兒的“洋胰子水”,很多人不敢問津。
為了消除人們的顧慮,京師自來水公司頗費苦心地在《白話報》《愛國報》等京城各大報紙上刊登廣告,宣傳科學指導輿論。周學熙親自用白話文撰寫廣告,耐心做解釋:
茲從二月初一起,將各處已經送過水的龍頭,逐漸開賣。往后拿一個銅子兒,就可買兩張票;拿一張票,就可取一挑水,實在很便宜了。 這二月里一個月呢,本公司更是格外優待,把水價減去一半,列位拿著一個銅子兒,更可以買四張票,取四挑水了,是為的不負大家希望改良的一番美意。將來能夠人人信用這個自來水,可就人人同登壽域了。到那時候,本公司固然十分慶幸,大家也是十分歡喜的。特此廣告,請諸位留心看看。
為了以惠啟民,京師自來水公司還在報上發消息,決定從宣統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910年2月1日)起,向全市居民贈水一周,“不取分文,隨便取水”。自來水很快被京師百姓接受了。1910年,京城平均每天供水量1613立方米。
最失敗的一個買賣
在自來水未出現前,京師居民都購買井水飲用,售水者均為山東人。現在改用自來水,勢必引起售水者的激烈反對。為了安置他們,由他們改售自來水,頗受居民歡迎。但是一般達官貴人無視公司利益,不裝水表,同時居民中偷水的人越來越多,以致公司連遭虧損,股票到期也無力付息。這是清末政治腐敗的必然結果。周學熙后來表示這也是他自己事業中最失敗的一個買賣。
來源: 給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