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生態修復網
【導讀】7月25日,由中國生態修復網主辦的題為“污染場地環境調查評估、治理修復與驗收的標準探討”的第七期生態修復沙龍在重慶成功舉辦。行業內專家和一線企業匯聚一堂,認真交流、相互傾聽,度過了一個愉快而充實的周末。
7月25日,由中國生態修復網主辦的題為“污染場地環境調查評估、治理修復與驗收的標準探討”的第七期生態修復沙龍在重慶成功舉辦。行業內專家和一線企業匯聚一堂,認真交流、相互傾聽,度過了一個愉快而充實的周末。
本次沙龍有幸邀請到了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姜林、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杜曉明、重慶理工大學教授高煥方、重慶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廖世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郭觀林、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錦樓、輕工業環境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魏文俠、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汪軍等專家,圍繞1)污染場地環境調查評估的篩選值計算與確定;2)重金屬污染土壤固化穩定化浸出毒性、生物有效性等治理修復驗收標準與檢測方法;3)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土壤治理修復與驗收標準的選擇與檢測方法進行了交流探討。
議題1)污染場地環境調查評估的篩選值計算與確定

姜林:每一個篩選值背后都有他的故事,如果大家仔細去做每一個篩選值,都會有很多的因素需要考慮,而不是一個簡單的風險評估的計算公式去得到一個篩選值,我覺得現在在中國各個省都開始編制篩選值,如果我們不真正的去思考這個問題,亂七八糟出了一堆篩選值未來的后患是無窮的。在確定合理的修復目標時要考慮生物有效性、遷移性以及可持續發展很重要的因素。
科學評估理性修復,促進污染場地修復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建立一個理性的評估體系;第二,需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第三,解決污染場地的問題,需要探索更多的科學問題;第四,中國污染場地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實實在在的解決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魏文俠:僅僅用風險篩選值對場地風險做初步判斷和評價時,這個問題還相對好理解,但是在做項目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如果啟動了風險評估,算出來的這個值,實際上在調整的過程中甚至在確定最后的場地修復目標時,又繞回去了,在用風險篩選值來做修復目標,那么怎么來定位篩選值,僅僅是做一個判斷還是需要做后面的確定呢?各個區域篩選值差異很大,因考慮參數本地化、土壤屬性、不同用地類型、不同暴露途徑及各個地方環境管理的能力,必須要編制適合當地情況的篩選值。
郭觀林:現在,在重慶市環保局固管中心的支持下,重慶在做一些污染場地方面的地方標準,包括篩選值、風險評估指南等,旨在構建一個重慶市相對規范的管理體系,為什么國家已經制定標準還要做地方的標準?無非就是想在地方管理時更具有可操作性。重慶市篩選值的確定,是從優先污染物篩選開始,到情景的確定、參數的選擇,最后到后面延伸出來值的校正,是一系列的方法學。
高煥方:篩選值在風險評估中確實非常重要,是啟動場地進一步風險評估的一個依據,但是國內相關標準的數值只是一個方面,另外數值所對應的檢測方法也非常重要。不同檢測方法測出來的數值有較大的差異,因此確定篩選值一定要對應具體的檢測方法。
議題2)重金屬污染土壤固化穩定化浸出毒性、生物有效性等治理修復驗收標準與檢測方法
高煥方:重金屬污染場地范圍的確定首先要確定修復目標,然后再通過相應的軟件來確定修復范圍,按國家相關的標準來確定修復目標有三個依據:風險控制值、場地的土壤背景、國家有關標準。在規避重金屬風險評估修復目標值過嚴的問題上,現在很多人包括姜林院長提出了生物有效性相關的研究論文和研究成果,但究竟選用哪一種生物有效性的評價方法也是一個問題。在篩選值方面,檢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檢測方法檢測出來的值有一些比較大的差異。
對于異位修復后的土壤,可以用固化穩定化方法來處理,固化、穩定化之后以毫克每升作為我們的驗收標準。當然對于原位修復,是以浸出限值作為標準的。對于固體而言,目前浸出方法有水平振蕩法、硫酸硝酸法。判斷固化穩定化是否達標,我們以地下水的質量標準作為修復目標,當然根據各種情況有些地方是以三類標準,也有地方是以四類標準等。
姜林:生物有效性方面,現在所有的方法都是依托國外人體的配方。比如在胃液中的停留時間,那么適合中國人體胃腸液的配方是什么樣的,這些配方哪些因素對生物有效性的影響比較大,相信一個基于中國人體胃腸液的開發,穩定性和重復性及生物有效性之間關系的確定,通過努力都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解決。

杜曉明:重金屬污染場地需要關注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粉塵對地下水的影響,粉塵隨著降雨淋溶進入地下水,那么對地下水到底有哪些危害?第二個是浸出方法的問題,其實更實際的應該是基于這個區域的PH值包括實際的降雨,平均降雨量進行淋溶。方法的制訂也是非常重要的,全國的方法可能對某個地區并不系統,所以這更需要各個地區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合適的方法。
議題3)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土壤治理修復與驗收標準的選擇與檢測方法
姜林:風險評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貫穿環境調查、治理修復和驗收整個過程中。風險評估的作用遠不止是計算出一個值,它是設計整個污染場地認識、管理和風險控制重要的工具,而且最后通過其他方式一起提供合適的污染場地修復目標。目前,測試土壤中揮發性有機物的濃度,能不能代表揮發性有機物的風險?土壤中濃度大小其實并不重要,有機污染物從土壤揮發進入室內室外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
杜曉明: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場地修復治理完成后,必須要做后期的管理和風險控制計劃,定期去測室內、地下室的氨或者硫化氫的濃度,同時地下室要和排風、自動檢測聯動起來等。而且需要給修復公司提出一些后期風險管理措施的要求。
郭觀林:應以問題為導向設計方法學和標準,對揮發性或惡臭這一塊的驗收,如果能夠建立起一個標準修復值是最好的,但氣體是游離的,怎樣驗收是一個問題。另外,關于固化穩定化驗收的問題,一定要把用途和風險作為目標。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錦樓表示重慶在污染場地治理修復方面有很好的經驗可以推向全國去做一些示范。
最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杜曉明對本次沙龍做了總結。他指出本次沙龍關于污染場地管理細節方面進行的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沙龍討論的內容都是非常務實和有成效的。